瞿廷芝既是老师,又是“大厨”。
2“老师蒸的山药也比家里的香”
一个人忙惯了,突然闲下来会受不了。
尽管还在暑假期间,可每天清晨5时不到,瞿廷芝都会习惯性地醒来。“一睁眼不去学校,都不知道干嘛。”
改不过来的生物钟,源自一开学就要运转起来的时间表:每天5点来钟起床,收拾收拾就往学校赶。在满是草棵子的小路上,瞿廷芝要走半个小时左右,路上还要留心有没有趁手的柴火——中午做饭要烧。
早先有同事的时候,瞿廷芝用不着这么早到校。变成“一个人的学校”之后,她发现自己每天7点到校时,总会有孩子在校门口等着。山里的家长们,不是种地就是养殖,往往要赶早上山干活,家里没大人管,就把孩子先送到学校。瞿廷芝从此把自己到校的时间提前了。
到校早了,额外的活儿也接踵而至:很多时候,匆匆送学生上学的家长会塞给瞿廷芝一袋方便面,说自己早起放羊刚回来,孩子还没来得及吃饭。瞿廷芝就得到厨房给学生做早饭。
对瞿廷芝来说,“课间休息”的概念几乎是没有的。一个人的学校,日常工作量太大。怕卫生不好维护,校园里没有设厕所,孩子们的如厕问题要到山路对面的公厕解决。瞿廷芝每次都一步不离地跟着,不仅是防止磕碰——农村厕所的坑孔较大,以前发生过孩子掉下去的事情,瞿廷芝要一个个看着。
学前班的孩子自理能力差,甚至时常有学生上着课把大便解在裤子里,瞿廷芝就得放下粉笔,把孩子抱到办公室清理。“第一次洗也是下不去手,有了第一次,下回就好了。”
山里地方大,学生们住得很分散,离学校远的要翻一座山。原来孩子们都自带午饭,中午由瞿廷芝统一加热。有时候家长马虎,孩子送来了,饭忘了。瞿廷芝自己中午下面条,就给没带饭的孩子也做出来一份。孩子小,看着新鲜,带了饭的也要跟着吃,一煮就是一大锅。
“老师蒸的山药也比家里的香。”6岁的学前班学生赵璐还不会用更丰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瞿廷芝的依恋,但从她看老师的眼神里,我们分明能感觉到,这个大山深处的留守儿童,已经把老师当成了自己的妈妈。
2015年9月起,当地开始执行国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小学生在学校免费就餐,每个人每天4元标准。
由此,“光杆司令”瞿廷芝正式“升级”为炊事员:烙饼、馒头、花卷、米饭变着花样做。“山里孩子一顿能吃两三个馒头,一锅只能蒸七八个,还得蒸两锅。”
“一早来了就淘米、洗菜、切菜、发面,全准备出来。第三节课布置好作业就去炒菜,翻两铲子去教室看看,再回去接着炒。”瞿廷芝说,每天到这时候,都恨不得自己生出三头六臂。
4元钱一天的伙食标准,为了让学生吃饱吃好,瞿廷芝每天都要细细盘算。村里也有卖菜的,但为了省下那点儿差价,也为了孩子们能吃得更新鲜,她每天拜托跑车的司机从县里换着样地捎菜回来。
3“苦不苦只有我自己知道”
一个人的学校,瞿廷芝连病都不敢生。“我躺下了,学生们就得放假。”
事实上,瞿廷芝有严重的高血压,为此,她近20年了没骑过自行车。“万一我头晕从车子上掉下来怎么办,谁上课去?”从家到学校,山路修得越来越平整,她却一直步行。
2011年3月,瞿廷芝一度因冠心病住进了医院。躺在病床上,接到学生打来的电话,瞿廷芝一听眼泪就掉下来了,说这么懂事的孩子,学习上可不能耽误了。
除了自己的身体,让她担心的,还有学生生病。
几年前,瞿廷芝的一个学生在学校院子里跑着跑着一头栽倒在地,瞿廷芝奔过去抱起孩子一看,小脸煞白,一头大汗。
“当时我抱着孩子叫孩子的名字,孩子应着,就是不睁眼,可把我吓坏了。”瞿廷芝说,自己当时要掏口袋里的手机给村医打电话,手哆嗦着怎么也掏不出来。等孩子家长和医生都赶过来,医生检查了说只是低血糖,给孩子吃了块糖喝了点水没事之后,瞿廷芝才发现自己腿软得走不动了。
“如果有个同事就好了,有个事儿,总能商量商量。”瞿廷芝感慨说,“像现在这样,苦不苦只有我自己知道。”
好在虽然是一个人的学校,也还有个“编外的伙计”给打打下手。
他就是瞿廷芝的丈夫吴文顺。
学校里板凳坏了,老吴来给钉钉;电视坏了,老吴来给看看;有一次水井干了,瞿廷芝回家发愁学生没水喝,老吴说,明天我去淘。
老吴是瞿廷芝的主心骨,可瞿廷芝是家里的顶梁柱。
参加工作的第二年,瞿廷芝嫁给了从本村参军入伍的吴文顺。后来老吴从部队复员,分配到保定运输公司开车。他多次动员瞿廷芝也去保定,瞿廷芝都是一句话:你干你的我干我的。时间久了,吴文顺拧不过她,辞职到易县给私人开大车。
1996年,老吴开车遇上严重的交通事故受伤,3年多开不了车。当时瞿廷芝还没转正,请假照顾老吴时工资停发,家里的收入一下子就断了,欠了一屁股债。女儿那时在紫荆关中心小学住校,一星期给孩子带上10元钱,孩子能剩回来8元,还安慰妈妈说,菜不好吃,花不出去。
说起那时候的日子,瞿廷芝不禁掉泪了。她记得,有学生家长看不下去,送了一筐土豆,“一家三口一顿饭切半个炒炒”。
“那时候就看出来了,在山里头当教师,是个以心换心的活儿。”瞿廷芝说。
如今,瞿廷芝的月收入是2600多元,可老吴每个月的药钱就要1500多元。“不咋富裕,可是比那时候强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