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带富 以富建美
——石家庄藁城区“富美共建”打造美丽乡村
河北新闻网记者 王峻峰
“家里的地流转给村集体,每年有一笔固定收入,我还在合作社打工,每个月能挣两千多块钱。村里的环境也建得特别美,知足着哩!”8月30日,在石家庄市藁城区岗上镇杜村,村民高小国高兴地说着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好处。
近年来,藁城区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始终把培育发展富民产业摆在首位,立足“农村要美、农民要富、农业要强”主基调,让传统村庄实现了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的巨大转变。
做精规划,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规划既是蓝图,又是引领。藁城区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为原则,突出镇村区位、资源、生态特色,分类明确村庄定位,科学编制规划。
“我们把整个辖区作为一个大生态产业景区进行规划设计,先后聘请中国乡建院、浙江规划院等国内知名院所进行全域规划编制。”藁城区农工委常务副书记常利波介绍,该区已高标准编制完成了《美丽乡村建设全域规划》《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特色风情小镇建设规划》等一批总体和专项规划。同时,在14个乡镇(区)成立“城镇规划建设办公室(部)”,负责编制、检查本辖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工作,确保规划落地生根。
耿家庄村是藁城区2016年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全村620户、2795人,传统宫面加工是特色主导产业。目前,该村规划已由石家庄天泽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今年年底,这里将建成一个集宫面规模生产、农业观光旅游、宫面制作体验等为一体的特色宫面风情小镇。”耿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董青辉自豪地说。
耿村是文化部命名的“民间故事之乡”,其民间故事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村聘请都市意匠城镇规划设计(北京)中心做规划设计,倾力打造我省文化旅游区,目标是打造成国学文化的高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地、河北民俗文化的繁荣地、中国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典范。目前,一期工程正在有序进行。
经营好村庄,才能让群众富裕。“我们的思路是什么有优势就发展什么,什么最适合就发展什么。‘十三五’期间,要对全部村庄进行精雕琢、再升级。”常利波介绍,藁城区综合考量各村不同的自然资源和传统产业,将全区226个行政村细化为过渡型、农业型、旅游型、工业型四类发展模式,全面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工程,高标准规划建设屯头宫灯、耿家庄宫面等一批特色风情小镇,倾力打造独具藁城魅力的美丽乡村。
做强产业,搭建美丽经济大舞台
美丽乡村建设,产业是载体,增收是目标。如何实现产业强、农民富、农村美?藁城区始终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培育富民产业同谋划、同建设、同发展。突出“绿色、创新、引领”主体,以工业化、市场化理念经营农业,优化农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鼓励引导现代农业与生态工业、现代服务业紧密衔接、有机融合。
走进杜村,家家户户庭院整洁干净,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齐壮观,精心设计的文化墙与古朴的路灯相互呼应。这些年,杜村的经济、文化、环境得到了全方位改善,成为人赞人夸的省级美丽乡村。
杜村的变化,得益于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在村党支部书记高素娥带领下,杜村2010年成立了“禾苗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以“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行。如今,合作社已流转土地1600亩,建起寿光五代新型日光温室大棚106座,主要种植番茄、黄瓜、火龙果等蔬菜水果。
2015年,杜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4068元。眼下,杜村正谋划打造番茄小镇。“目标是发展成集采摘、观光、科普、餐饮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高素娥信心满满。
“要保持住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就必须找到合适的产业支撑项目。”廉州镇石井村村主任闫庆子表示,以美带富、以富建美才能保持美丽乡村的持久美。
石井村村南的400亩土地已流转给石家庄肥畾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园,发展城郊休闲农业。投资13亿元的东明国际家具博览中心项目,也已落户石井村,将于今年底开工。“东明国际家具博览中心投用后,将面向藁城,辐射周边县市,不但能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还能发展物流、餐饮等延伸产业。”闫庆子说。
美丽工厂与美丽村庄交相辉映,农村工业化与美丽乡村建设互促共荣。如今,藁城区有近40万亩农田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的现代农业景区,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建成8个蔬菜生产基地、12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132家产业化龙头企业,年交易额61.3亿元,带动10万农民家门口致富。2015年,藁城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207元。
做优平台,塑造美丽农民新生活
藁城区美丽乡村建设,力促产业发展与农民转移就业、生态环境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高度融合,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种了一辈子地的高小国,现在还是种地。不过,他的身份已经变了,从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工作是在合作社管理大棚。“每天工资80元,一个月就是2400元。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啥都不耽误。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会越来越红火。”
在藁城区,像高小国这样的产业工人还有很多。常利波介绍,近年来,藁城区不断完善转移就业平台,把重点项目、民营企业、三产服务业作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向产业工人华丽转身的“孵化器”。目前,已有22万农民实现了家门口稳定就业,年均劳务性工资收入达到2.4万元。依托区劳动技能培训中心和14个乡镇(区)培训基地,有针对性开展农民创业技能培训,16820名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抓手。藁城区强力推进以水、电、路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筑牢生态环境平台。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516.4公里,新建农村快渗污水处理站13座,植树820万株,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6.8%。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农村环境,吸引了一批战略投资者。河北东奥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屯头宫灯文化产业园,内蒙古鑫海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06亿元建设耿家庄宫面产业园……一个个好项目大项目,强力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快速发展。
文明乡风培育也是藁城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该区以岗上村“功德文化”为载体,选树乡风文明先进典型、推广经验做法,广泛开展“文明村镇”“美丽庭院”“五好家庭”等乡风文明评比活动,引导农民群众积极争当遵纪守法、文明诚信的模范。探索建立了群众“说事室”、巾帼志愿服务小分队等服务平台,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了乡村文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