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力
17项标准扫“盲区”
“技术体系成熟只是第一步,而要让这些新技术切实保障肉奶产品安全,就必须将其推广到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中去。”高振峰认为,这有赖于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和准入技术标准的建立。
“以前,畜产品中一些抗生素和激素的检测标准在国内处于空白。”李春生说,他和项目组人员在前期调研时,就有养殖户向他们反映自己担心购买的饲料中可能含有青霉素、阿莫西林等抗生素,但由于没有检测标准,没有机构愿意给他们做检测。
“项目组建立的17项检测方法标准,填补了国内诸多领域的空白。”高振峰介绍,其中“乳及乳制品中青霉素G、青霉素V、氨苄西林、阿莫西林4种β-内酰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等技术标准,为相关部门及监管机构提供了奶牛养殖中常用抗生素监测的法律参照。执法部门可执检测结果,对违规使用威胁人体健康添加物的养殖户进行处罚,帮助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更加主动、及时地发现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
依照建立的标准,科研人员进一步将检测手段集成化,以期降低检测成本。“你瞧,这可以算得上是一间可以移动的小型化验室。”在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化学部实验室内,李挥展示着一个体积仅40立方厘米的小盒子。“就是这个小东西,可以快速筛查辨别三聚氰胺、苏丹红、地沟油、面粉增白剂等常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该实验室副部长张敬轩介绍,这个小盒子同样具有灵敏快速的特点,“之前几小时的检测时间现在可以被缩短到25分钟以内,同时仪器价格和试验成本均远低于同类产品。”
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还介绍,随着相关标准的建立,项目组还在石家庄君乐宝乳业、双鸽肉制品、三元乳业等企业建设了国内首批专门针对畜产品中激素和抗生素控制的示范基地,这些先进技术已经推广至这些大型畜产品企业生产销售过程中,现已累计检测样品15000批次,涉及产品总价值20亿元以上。
【责任编辑:殷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