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雨
9月28日晚上,因为参与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接待服务的机缘,得以在开幕式现场(石家庄人民会堂)欣赏了一场高水准、多剧种、名角名剧荟萃的唱腔片段演出。精彩、经典、震撼,等等一应美好的词汇,是我观看演出过程中以及观后的深深感受。
真没想到,在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进程越来越快,而且各种新兴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日新月异、外来文化艺术形式纷纷涌入的今天,中华民族传统的梆子艺术,还居然在很多省市传承、发扬光大,从高大上的国家演出团体、梅花奖获得者、二度梅得主,一直到山西上党、江苏徐州、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省永年县等各层面建制规范的剧团、长年持续的演出、名段名剧的传承和新创、名角的坚守、票友的加入,都令我叹服!叹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与根基之深厚,叹服人们对高雅精神文化追求的执著与坚守。
梆子起源于秦腔,最初高亢洪亮率真,随着我国各地文化的融合、传播,向东,向中原地区,不断扩散,而且与各地的方言土语相适应,使得各地的人们越来越听得懂、理解得了,从而厚植了当地的群众基础,形成了山西梆子、河北梆子、山东梆子、河南梆子等不同的唱腔流派,也就有了我们熟悉的豫剧《朝阳沟》《程婴救孤》等经典剧目。而不同区域的《大登殿》,故事情节相近,戏词也相近,但唱腔、扮相不同,也各有韵味。
向西,也有传播,例如这次开幕式上甘肃省展演的剧目。再向西,延伸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次参演的是豫剧《大漠胡杨》,直观感觉,是和当年河南、山东大批热血青年到新疆屯垦戍边有很大关联。无论人走到哪里,都会把出生地和成长地的民谣、戏曲艺术形式等带过去、传下来。
从开幕式上秦腔的开篇之唱,直到《大登殿》中王宝钏表达那种一步登天改变命运之后的喜悦,都感觉,梆子直抒胸臆,奔放嘹亮,很有利于养生,就像侯宝林先生在相声中形容的“口腔体操”。大家也不妨学唱几段,甚至创作几段,经常唱唱,一扫消沉、低迷和阴晦之气,使自己从情绪、心态、气势上,都始终保持阳刚、阳光。
人们说,服装的流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们对文化生活的喜好也是这样,从蔡琴等的翻唱经典怀旧歌曲,就能看出来。从昨天晚上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开幕式现场观者爆满、一票难求的状况,也能看出来。所以,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氛围中,在人们多角化精神文化需求的态势下,特别是各种戏剧在创作内容、表现方式上不断融入时代元素的形势下,包括梆子艺术在内的戏剧的复兴、红火,也许会越来越成为人们由衷的追求,以及演艺市场内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