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屹立在太行山上丰碑 评长篇纪实文学《幸福播撒太行山》

2016-09-09 09:06:2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侯猛
近日,读到了作家贾兴安、高玉昆合作的长篇纪实文学《幸福播撒太行山》(花山文艺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该书全面回顾了“时代楷模”李保国扎根太行、无私奉献的光辉一生,读来令人心潮澎湃,既为作家生动细腻的文学笔触和诗化语言所吸引,更为“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几十年如一日,热心扶贫富民的动人事迹所感动。

    把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化作太行山上一片绿。信仰为帆,大山筑梦。李保国35年矢志不移,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毕生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言,为“艰哉何巍巍”的太行披绿,也让这座英雄辈出的大山更加厚重。1981年,他刚刚大学毕业就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的太行山综合开发研究,为了方便工作,索性把爱人和孩子接到山里居住。1996年,河北中南部发生特大洪水后,他又率先报名参加省科技救灾组,把家安到岗底村,把将要高考的儿子转到内丘县中学就读。2015年,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后,作为知名的山区治理专家,他积极为省委、省政府建言献策,在全省脱贫攻坚下乡干部培训大会上作首场报告,还亲自帮扶十几个驻村工作组开展工作。他常说,“党把我培养成一个教授,就是让咱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干点事,我是一名党员,理应带头把事情做得更好。”铁一般的担当,背后是铁一般的信念。在日益浮躁喧嚣的人世间,许多人变得信仰缺失,意志动摇,而李保国却脚踏实地,把共产主义信仰变得这样具体实在。35年里,李保国始终把党和人民的需要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作者在书中评价他“基本上都是处在‘行走’的状态,一直行走在太行山上,行走在群众的致富之路上”。

    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变成在太行山播撒幸福。“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李保国始终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服务人民中寻找和实现自身价值。常人眼中的教授,背景应该是书斋、讲台、学生,李保国的背景却是大山、村庄和乡亲。“不为钱来,农民才信你。不为利往,乡亲们才听你。”35年来,他为农民提供培训服务从来都不收分文,甚至自己垫钱;他培育出多个著名果品,帮助农民和企业育出了大片苗木,自己和家庭没有挣过一分苗木钱;他把自己发明的山地节水灌溉系统专利,无偿送给一家农业灌溉企业,让他们推广出去,服务于民……“活着干,死了算。”这是李保国常说的话。为了百姓早一天脱贫,他夙兴夜寐,忘我工作。一个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但在有限的人生中活出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最能体现生命的分量。李保国用他无私为民的情怀,回答了付出与获得、物质与精神、名利与奉献等人生命题,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宗旨和理想。

相关新闻

“李保国志愿服务队”开展文化实践活动

2016-09-08 16:49:19

河北农业大学“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艺术学院分队联合园艺学院,日前到张北县战海乡渔儿湾村开展“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助力精准扶贫”的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李保国事迹群众歌曲汇演海选走进张家口 上百选手参加

2016-09-03 09:05:38

9月2日下午,张家口市桥西区尚峰广场不时传来优美动听的歌声,“太行山的红苹果——李保国事迹群众歌曲汇演”海选张家口站活动在这里火热举行。

河北省地矿局保定地质工程勘查院掀起向李保国同志学习热潮

2016-09-01 10:51:29

保勘院各部门纷纷组织专题会、座谈会,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交流心得体会,并结合实际工作开展各项落实行动,掀起一股学习李保国、在全院“第三次创业”中再立新功的热潮。

百姓故事汇李保国先进事迹专场感人至深

2016-09-01 08:22:08

35年来,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坚持用科技治山,带动十几万群众脱贫致富,被称为新时代的“太行新愚公”。8月30日,《太行新愚公》百姓故事汇李保国先进事迹专场在河北广播电视台一号演播厅录制。

《太行新愚公》百姓故事汇李保国先进事迹专场讲述摘登

2016-09-01 08:14:07

李老师,您虽然走了,可您的精神就像这漫山遍野的果树一样,在这里深深地扎下了根。我也将踏着您的脚印,用跟您学到的技术帮助更多的人,种良心苹果,做良心果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