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如一日,王鹏精心照顾病母。
王鹏辞职照顾母亲无怨无悔。
4年前,景县王瞳镇南王瞳村小伙儿王鹏的母亲陈素新突患脑出血,经医生全力抢救,陈素新捡回了一条命,但从此全身瘫痪,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当年,面对父亲自顾不暇、妹妹还在上大学的困境,在国企中铁十六局工作的王鹏做出了一个艰难的选择——放弃工作,回家照顾病母。4年的时光慢慢流过,当年那个踌躇满志的青年,如今在喂水喂饭、换洗尿垫、柴米油盐中过着平淡的日子,但他说,有母亲陪在身边就是他最大的安慰。
1
难忘母亲 当年种地的艰辛
南王瞳村是冀南平原上一个普通的村子,全村1300多人,大多以务农为生。1987年,王鹏就出生在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王德明年轻时曾外出打工,母亲陈素新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孩子,还要下地干活。“母亲具有中国传统妇女吃苦耐劳的品格,从地里劳动一天回来,还要操持着做饭、喂猪、洗衣服,给孩子缝缝补补,一天下来,几乎一刻也不得闲。”王鹏说。
日子一年一年的流过,王鹏慢慢长大了,先是在村里上小学,后来又在王瞳中学读初中,在景县二中读高中,直到2006年考上河北理工大学,学的是电气自动化专业。比王鹏小6岁的妹妹王丽,后来考上了河北经贸大学,学的是会计专业。这期间,父亲王德明看准村子毗邻王瞳镇的优势,开了镇上唯一的一家液化气站,家庭境况渐渐好了起来,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2010年,王鹏大学毕业了,他先是在一家商贸公司做采购,顺便考了驾照,这样过了一年时间,2011年,他得知国企中铁十六局一家下属公司在招聘技术员,和自己大学学的专业非常对口,于是前去应聘。经过笔试、面试几个环节,过五关斩六将,王鹏终于应聘成功,成了这家国企的一名员工,户口、工作关系等也都迁到了公司总部所在地——天津,美好的前程已经向这个小伙子张开了双臂。
2
母亲发病 生命垂危
2012年7月22日,这一天王鹏永远不会忘记,当时他正在沪昆高铁湖南段的一个隧道施工,突然接到了母亲病危的消息,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把小伙子震蒙了,“我当时眼泪哗哗地往外流,一边流眼泪一边向上级请假,然后就心急火燎地往家赶。”王鹏说,施工的地方交通不方便,他是搭工地上的水泥罐车出来的,一路上换乘出租车、客车、火车,当天半夜就赶到了德州的医院。
父亲王德明告诉王鹏,他的母亲陈素新是头天晚上发的病。当时屋子里开着空调,陈素新感觉有些冷,王德明怕空调的凉风吹到陈素新,还和她换了位置,也没有太当回事。天快亮的时候,陈素新突然就不行了,王德明一看大事不好,急忙把陈素新往就近的德州市送。因为抢救及时,陈素新暂时保住了性命,但是她已经全身瘫痪,没有意识,不能进食,肺部积痰,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陈素新在重症监护室住了17天,病情逐渐稳定,虽然还是全身瘫痪,意识不清,但是没有了生命之忧。
3
为照顾病母 无奈放弃工作
母亲的病情虽然稳定了,但是需要有人进行24小时不间断照料。谁来照料母亲呢,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要照顾液化气站的生意以维持家里的开销,况且父亲身体也不好;妹妹还在上大学,如果回来照顾母亲,就不能顺利完成学业,有可能耽误她一辈子;自己虽然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是毕竟已经大学毕业……思来想去,王鹏觉得还是自己照顾母亲最合适。
促使王鹏下决心辞去工作照顾母亲的还有一个原因。一开始,王鹏他们家给母亲请了一个护工,这个护工业务还算娴熟,工作也比较尽心,但是时间一长,护工的耐性就没有了。没办法,王鹏就把护工辞退了,他这时候也学会了一些照顾瘫痪病人的方法,于是说服家人,辞掉工作,从此担起了照顾病母的重担。
单位在得知王鹏的特殊情况后,给予了最大限度的照顾,很长时间里只是停发薪水,为他保留着职位,对此王鹏充满了感恩。当初和王鹏一起入职的同事,如今很多人已经成了工程师,有的还走上了领导岗位,但是王鹏毫不后悔最初的选择,他说,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自己的父母。
4
四年如一日 细心照料病母
8月16日,记者见到王鹏时他正在喂躺在病榻上的母亲喝水,只见他先将母亲的床头向上摇起,然后找出一小块毛巾,仔细铺到母亲胸前接近下巴的地方。接着,他取出事先晾好的水,先舀出一勺在自己嘴里试试温度,这才慢慢喂到母亲嘴里。
王鹏说,母亲基本上以流食为主,早晚两顿小米饭,夏天加南瓜,冬天加红薯,中午就吃鸡蛋羹。母亲因为脑出血后遗症,左眼闭不上,他就每天给母亲滴眼膏保护眼睛。母亲全身瘫痪,常年穿着尿不湿,他常备润肠药物。他每天给母亲洗两遍脸。用在盐水里泡过的卫生棉球,用夹子夹着给母亲刷牙。每半个月给母亲洗一次澡。平时给母亲剪剪手指甲、脚趾甲,理理发……
现在,王鹏已经娶妻生子,妻子是邻村的,是经别人介绍成就的姻缘,但是晚上王鹏还是常睡在母亲身边,一旦母亲有什么状况,他都能够随时起来照顾。“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王鹏就是这样,他用大好的青春年华和放弃工作为代价为母尽孝,诠释了当代青年不忘父母养育之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