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走下去”,培育创新土壤
——— 科协年会带给河北的启示之三
□河北日报记者 叶娟娟
这是一次科普总动员,省市县协调联动,举办各类群众性科普活动1000多场次,创历届年会科普活动数量之最。
这是一次科普大联欢,全省有800多万名公众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年会科普活动中,体验科普的奥妙,感受科学的魅力。“科学不应该仅是象牙塔里的苦苦探索,而应得到全社会共同的理解和参与。”在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上,专家们建议,科普不仅要“走下去”,还要入心入脑,让科技创新的种子在更多群众心中生根发芽,培育鼓励创新的文化土壤。
“走下去”,消除科学与大众的沟通障碍
“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一个人的脸怎样才能从一张A4纸当中穿过?”9月8日,“院士专家进校园”活动走进石家庄经济学院。面对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长李象益教授提出的问题,台下的学生争相提出方法,但都不能解决问题。只见李象益将纸对折,顺次从边缘撕开,再展开,脸很轻松地从这张A4纸中探了出去,“创造性思维是科学创新的重要基础,而变换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来源之一。”现场顿时一片掌声。“能和科学家们这样面对面交流、互动,不仅让我们享受到科学的乐趣,也激发起我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创新开拓的意识。”石家庄经济学院学生郭华杰希望相关部门能多搭建这样的平台,让更多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走下去”,不仅在校园,也在社区、农村、企业,播撒科技创新的种子。“科普是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一些科技工作者对此认识并不到位。”对年会以“科普社会责任”为主题举办高层科普论坛,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团长孙万儒非常赞赏。他表示,那些曾经在一线从事科研工作的退休人员,也是一支重要的科普力量。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工作者的科普意识,发挥他们的作用,消除科学与大众的沟通障碍。
“常态化”,实现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年会期间,石家庄市桥西区在所辖社区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问题”讲座、医学健康服务宣传等一系列活动,受到居民广泛欢迎。“如果没有教育、共青团、卫生等部门的协调联动,仅靠我们科协,活动开展得不可能那么顺利。”该区科协主席王月英表示,科普活动如能融入到文明城市和文明社区创建工作中,组织发动各街道、社区、学校、科普教育基地和企业等共同举办,使科普工作由政府主办向社会全方位参与转变,相信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次年会科普活动中一些医院、学校展示的科普成果,不仅让市民,也让我大开眼界。”一边是群众对科普日益强烈的需求,一边是医院、学校、科普教育基地等多年积累的科普资源“养在深闺待人识”,省科协普及部部长张建辉表示,省科协将努力在科技工作者和群众之间搭起“连心桥”,实现双方需求的有效“对接”。与此同时,通过实施社会资助、设立专项基金、组织开展优秀科普资源评选推介活动等方式,鼓励科技工作者撰写更多“对接”群众需求的科普读物或宣传手册。
“由于不懂得科普的特点和方法,一些科技工作者和志愿者虽热心科普,却不被受众认可,显得有点费力不讨好。”年会中,汇集舞蹈、歌曲、魔术、二人台、诗朗诵等多种形式的科普文艺演出让省会市民印象深刻。孙万儒建议,科协、科技、教育、组织等部门应携手整合这些科普资源,对热心科普的各类人员进行演讲能力和技巧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普能力,促进科技创新意识的普及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