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信息化 推动转型升级——科协年会启示之一

    借力信息化 推动转型升级

    ——— 科协年会带给河北的启示之一

    这是我国科技领域高层次、高水平、大规模的科技盛会:30多个学会组织交流,21个分会场同时启帷,包括100多位院士在内的4000余名国内外科技界精英参会。

    这同时也是处于转型期的河北,寻觅多层次、大纵深、广领域科技支撑的平台:河北党政领导面对面聆听院士专家的真知灼见,600多项来自全省各地的产业技术需求寻找破题良方。

    围绕“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这一主题,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中,河北在智慧碰撞中寻找发展思路。

    在全产业链上提升竞争能力

    “河北钢铁集团2011年铁精矿自给率有多高?我估算了一下,也就10%。”9月9日举行的河北省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上,著名钢铁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研究总院名誉院长殷瑞钰这样谈起钢铁业的升级问题:“可以利用技术创新向前追溯,提高原料产品的科技含量,让河北钢铁集团获得低成本生产洁净钢的能力,否则,难以重树竞争力。”

    殷瑞钰的观点一针见血,引发与会者的高度关注。坐在后排的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王义芳听得尤为认真,手中的笔一刻未停。“殷院士的意见提到了点子上,提出的建议也极具建设性,让人豁然开朗。”

    “河北的钢铁产业能否打造新优势,产业链是否能拉长也是关键。”参会专家建议,如何应对调结构、转方式的挑战,要在全产业链上提升产业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河北可以充分发挥钢铁大省的优势,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延伸产业进军,

    发展服务占比大、产品与服务相融合的服务型制造,是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的必由之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朱森第建议,以加工、装配、制造为主体的生产型制造,可向价值链中作用越来越大的服务环节延伸。

    “解决材料靠进口、装备靠进口的问题,把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掌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环认为,河北光伏产业能否安然“过冬”,就要看产业链的完整程度和核心技术水平。

    通过信息化全面提升技术水平

    “我们与四川大学签下合作协议,将展开联合攻关,相关课题完成后,可实现皮革加工中铬的零排放,说不定引起制革行业的一场革命。”9月10日,年会人才项目对接签约仪式上,河北东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少明显得格外兴奋。“听专家说,这需要化学、工程和信息等方面综合技术的应用。”

    年会期间,“信息化”成为院士专家们频频使用的“热词”之一。“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专家们认为,无论是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还是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信息化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都不可忽视。

    专家建议,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全面提升产品设计技术水平、加工技术水平、管理技术水平,进而提高产品设计质量和一次研发成功率、整个制造业的工艺水平、企业应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产品开发速度。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表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将使产品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模式以及企业商业模式等众多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大中型企业正在从产品制造商向系统集成和服务商转变。”

    “物联网在发展初期,必然有诸多不成熟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交通、安全、医疗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垄断,使之全面信息化,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智能服务。”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看来,信息化也是物联网这一新兴产业能否全面启动的关键所在。□河北日报记者 郭伟

【责任编辑:张昭】

分享到:
实用资讯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