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是城市文明的一面镜子
“厕所革命”还要抓好文明如厕
小厕所,大文明。近年来,石家庄市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对全市公共厕所进行了改造提升,游客和市民的如厕环境得到普遍改善。但记者在走访时发现,不爱惜公厕设施、破坏公厕环境卫生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专家呼吁,推进“厕所革命”,不仅要建好、管好厕所,更要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如厕的良好风尚。
硬件升级、管理提升,如厕环境普遍改善
1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石家庄市长安公园中心广场附近的一座公厕。
公厕里的洗手池台面干净整洁、感应水龙头反应灵敏、闻不到惯常的异味……记者发现该公厕各项设施完善、环境干净卫生。
经常在公园练太极拳的市民赵大爷说:“这厕所以前环境不是很好,还有异味,现在好了,厕所里干净整洁,刺鼻的味道也没了。”
“长安公园附近有3座公厕,由于人流量大,使用频率高,再加上设施陈旧,一直是公园管理的薄弱环节。”长安公园园艺科工作人员谭春茹介绍说,近年来,公园更换了公厕内部分墙砖、地砖和洗手池等,水龙头也换成了感应式的。为更有效祛除异味,在男女厕墙上各装有10组异味源除臭剂,并且定时由专人负责更换。
长安公园厕所的变化,源于石家庄市正在推进的“厕所革命”。2016年以来,石家庄市园林局投资300万元,对市属公园广场中52座厕所进行了改造提升,大部分厕所面貌焕然一新,以往难登大雅之堂的厕所,变成了城市的一道风景。
1月2日下午,记者在裕西公园看到,公厕的门是棕红色的仿古门,极具中国古典风格。厕所内处处干净整洁,洗手盆下方还放置有灰色防滑垫,水龙头也全部是感应式的……裕西公园管理处副主任韩会新介绍,经过改造升级,园内4座厕所全部更换了仿古门窗,与公厕建筑风格及园区景观实现统一。
“以前可不这样,找厕所得闻着味儿去,上厕所得捏着鼻子。”说起石家庄市公厕的变化,市民刘先生感受颇深,现在可不一样了,公厕都既干净又漂亮,服务还很人性化,普遍配备了残疾人卫生间、“第三卫生间”、母婴专用卫生间。
强化监督约束、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如厕文明程度
虽然石家庄公厕的如厕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这些漂亮的公共厕所,并没有被一些市民珍惜,破坏环境卫生、人为损害公厕设施等行为仍然时有发生。
“我们在休息室,为公众准备了针线包、板蓝根等日常生活用品,以备不时之需。”谭春茹说,公园竭力提供良好的如厕环境,但有少数人就是不知道爱惜,厕所提供的公共用品经常被一些如厕的市民拿走。还有的市民大小便后不冲水,用后的手纸随地乱扔,在隔板上乱涂乱画,这些不文明的行为都给公厕管理带来很大负担。
韩会新告诉记者,2016年,裕西公园在厕所备了洗手液和手纸,由于浪费严重导致运营成本过高,没到半年只能作罢。“本来是为了方便大家,可有人上一次厕所就要拽走大半卷卫生纸,一卷纸用不了半个小时。”韩会新感到很无奈。
此外,野蛮使用公厕设施也让公厕管理部门头痛不已。谭春茹、韩会新告诉记者,公园厕所的大门、水龙头、隔离板等“受虐”最严重,甚至还有人直接把水龙头拧走,将隔离板拆掉,公厕设施损坏严重。
“提升公厕文明程度,不仅要靠公厕管理人员的辛勤劳动,更需要每一位市民的积极参与和精心呵护。”谭春茹希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营造一个干净整洁、文明卫生的如厕环境。
“公共厕所,是城市文明的一面镜子。”省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樊雅丽认为,在推进“厕所革命”的过程中,不仅要建设好厕所、管理好厕所,更要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如厕的良好风尚。
为此,樊雅丽建议,首先要加强监督约束,厕所管理者要承担起主体责任,探索采取多种方式监督约束各种不文明行为,提升游客的公德心和文明意识;要加强宣传,通过制作公益广告、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引导群众养成自觉爱护厕所设备、保持卫生、文明如厕的良好习惯,抵制粗鄙丑陋的如厕行为;要加强公民教育,坚持从娃娃抓起,培养公民文明如厕的自觉性。 (记者刘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