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旅游委日前公布了今年1-10月份全省旅游景区投诉情况,根据省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省旅游执法总队)统计,截至10月20日,全省各级旅游质监执法机构共受理有效旅游投诉339件,其中涉及旅游景区的有效投诉124件,景区投诉量占总投诉量的36.58%。
游客对于景区的投诉主要集中在景区门票、景区内收费、停车场、工作人员服务质量、景区安全、景区设施等方面。一些景区门票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票价不合理;有的景区要求购买套票;有的景区票价公告不规范;有的景区不开具发票;一些景点因修缮等原因,未能及时提前告知游客,游客无法正常游玩,要求退票。有的景区寺庙、道观以烧香祈福为名借机敛财,一些景区内寺庙和尚以签名为由收取游客高额费用,有的景区娱乐项目质价不符。
省旅游委要求,各级旅游部门和景区要根据游客投诉的重点问题,对号入座,逐一核查。对情况属实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切实整改到位,并在规定时间内积极向游客回应和答复受理和办理情况,提高旅游部门的公信力和游客的满意度。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成为很多人放松休闲的主要方式。旅游市场日渐火爆,低价团费、强迫购物、拉客宰客等乱象频发。
十起旅游乱象典型案例
案例一:骑马踢伤赔付难
没有给游客交代任何骑马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一名游客被马踢断小腿后住院。地接社从未主动联系过;组团社只是在游客受伤当时电话联系过,后来再未主动联系。当事人家属主动联系,旅行社间相互推诿。一个月后合同承诺仍未兑现。
案例二:取消景点没商量
金塔是行程单中的一个景点,并非赠品,导游擅自取消行程。结果游客休息半天。
“你们的行程单上清清楚楚写着是一个赠送景点。赠送景点主要是为了你们去那边消费,造福一下我们这边的人,造福一下寺院里面的工作人员。如果你们不去烧香,去那里确实没什么意思。”(导游说)
案例三:一天行程变半天
导游将上午和下午的两个景点(塔尔寺、坎布拉地质公园)压缩在一起连续游览,导致下午两点游客还没吃上午饭,饭后游客自由活动,导游休息半天。
案例四:不买门票轰下车
不买十三陵的门票,不允许留在车上,导游以赶下车相威胁。
“您交钱了才能带您去玩,不交钱怎么带您去玩?对吧叔叔,咱得讲理吧?赶紧拿着东西下车,要去就一人一百块钱交钱。”(导游说)
案例五:要怕花钱别出来
游客不参加自费项目(三亚千古情),导游态度恶劣,言语带有讽刺性。
“你要怕花钱就别出来了!你来到海南岛这边花二百八你还心疼?你别出来了,真的,不是我说你!”(导游说)
案例六:强租耳机不能省
导游在大巴车上强迫游客租用耳机,诱导游客。
“有些钱能省,有些钱不能省,这个(耳机)就是不能省的钱。”“一分钱都不想花,那么我跟您说,今天您走丢了,我没有办法去找您的。”“咱们该吃的要吃,该花的要花,这个耳机您一定要租的。”(导游说)
案例七:欲入湿地须骑马
行程单没有明确表述必须骑马才能进入湿地公园的情况,而景区解说员告知进入湿地公园必须骑马。
案例八:旅游变身购物游
在园博园一天四个购物点:翡翠馆、黄石馆、茶叶馆、银器馆,旅游体验完全演变成了购物体验。用餐时间多次进行云南土特产推销,如酸枣膏、饺子、牛肉酱等。每个游客发一个胸卡,用于给导游计算回扣。
案例九:诱导购物吃回扣
导游在劝说游客去购物点时,明确表示两个点都去自己收入更高。
“去一个提得少,两个加起来去的比较多,不管你是去一个还是去两个,你只要去了,我多少都是有提一点的。全部都去了,公司还有奖励,两百块钱一个团。”(导游说)
案例十:导游推销螺旋藻
第三天行程增加了购物点螺旋藻物流批发站,导游摇身一变成为一名“健康顾问”,在大巴上全程向游客介绍螺旋藻,称能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是痛风和高血压。
旅游市场乱象为何屡禁不止?
近年来,虽然各地相关部门加大了对“黑导游”的打击力度,各种禁令规章也是三令五申,但显然,“黑导游”等旅游市场乱象仍未绝迹。
旅游市场“百病之源”在哪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旅游人才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韩玉灵表示,旅游乱象之所以屡禁不止,和相关部门执法不严有关。纠正当前旅游乱象,不仅需要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也要辅之以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同时,51.5%的网友也认为,乱象背后是有关部门监管缺失。
有业内人士认为,规范旅游市场应依法从严,加大惩处力度,提高违规成本,一旦发现零负团费,第一次可以警告,第二次就应该撤掉相关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