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岭》排练现场
河北新闻网10月6日讯(记者王营)今晚,河北梆子《百合岭》将在石家庄市丝弦剧院上演。作为首部生态环保题材的河北梆子现代戏,《百合岭》是如何关注到环保的呢?昨晚,在《百合岭》的排练现场,记者采访了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刘同章。
据了解,《百合岭》是一部新编现代戏,2013年由著名编剧孙德民创作完成剧本,并成为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资助项目。《百合岭》通过描写太行山脚下的百合岭村的环境被村里的采石场等污染破坏,女主人公百合对生存环境恶化的自省,以及重建美丽家园的自强,展现了人们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迷失、觉醒、救赎与信心。
刘同章告诉记者,之所以关注环保问题,最初源于他对身边环境变化的切身感受。散步是刘同章最喜欢的一种锻炼方式,他保持着每天散步一个多小时的习惯,对天气和环境的变化最为关注。“2012年冬天的雾霾尤其严重,整个冬天没有几天是适合散步的好天气。”刘同章说,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这也让刘同章开始思考,河北梆子能否以环保为题材创作一出新剧目。他把这个想法同著名编剧孙德民沟通时,已是老搭档的两人一拍即合,孙德民很快将此创作列上日程。
为了能更深入透彻了解环保问题,刘同章和孙德民及舞美等工作人员先后前往唐县、曲阳、鹿泉、井陉等地进行调研。“我们去的都是有石灰厂、采石场、小煤窑的地方,专门找在这些地方工作的民工和老板了解情况。”由于问题的敏感性,刘同章一行吃了不少闭门羹,但他们没有放弃,通过各种方式辗转联系到部分民工,并拿到了大量的一手资料。《百合岭》中有一句唱词“一天能吃四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就是他们在井陉调研时,听到一座石灰厂附近老百姓自编的顺口溜,经编剧加工而成。《百合岭》灰白色的的主色调、道具树木上堆积一层灰色粉尘也都是根据调研时看到的实景确定的。
刘同章说:“《百合岭》将现实生活中人们关注的问题搬上舞台,一方面希望戏曲更加接地气,让更多人关注;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另一种形式唤起人们在环境问题上的思考,引发关于如何发展的深层探讨。”
刘同章介绍,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注重剧目创作,并以“政治性、艺术性、观赏性、娱乐性”为宗旨,2006年至今共创作了10余部新剧目,其中既有现代戏,也有传统戏。其中,现代戏《女人九香》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戏曲类)优秀剧本评选第一名,荣获中宣部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该团还有多部作品荣获国家及省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