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和她都是献血达人 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病房外面,15岁的儿子小白一直通过家族微信群时时播报白双霞的情况。“血流有点慢,需要的时间可能会长些”、“现在状态还不错”……“得随时更新情况,不然电话就都打进来了。”小白告诉记者,知道妈妈要捐献造血干细胞后,他专门建了家族群,农村的姥姥也学会了微信。
和老人、亲戚朋友的担心相比,儿子和老公要淡定得多。老公白永霞是中车石家庄车辆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并不擅言谈,更多时间是在病房楼道角落里看手机。“她(白双霞)是2008年开始规律性献血的,2010年登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我献血和登记志愿者的时间都比她早,可惜目前还没有配型成功的。”白永霞说,她和白双霞累计献血量都在4500ml以上,相当于将全身血液换了一遍。
“等我到年龄了,我也去献血,并登记做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病床前,小白郑重地和妈妈说。
我省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已有288例
“白双霞是我省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的第288例,是今年石家庄市第8例。”一直陪同白双霞的中华骨髓库河北分库工作人员宋丽娟说。2003年1月27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批准河北省建立河北分库。据宋丽娟介绍,建库当年的志愿者是1400余名,现在我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已近13万人。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出现在2004年,之后一直到2012年8年时间内我省累计成功捐献为100例,但两年后的2014年,这个数字已达200例。面对日益增多的数字,宋丽娟表示,随着骨髓捐献技术不断提升,以及民众对这方面的深入了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们已逐渐走出捐献造血干细胞就是抽骨髓的误区。
近两年,我们时不时会听说关于白血病的新闻。数据显示,全国每年都会新增四万名白血病患者,百分之四十是儿童。治疗白血病最为有效的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因造血干细胞无法合成,只有通过捐献来获得,所以造血干细胞非常的稀缺。“希望更多的人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宋丽娟说。
采访中,白双霞也表达了同一个愿望。“真正集中关注这方面的事情是这两个月,每每看到有配型成功的人不愿捐献时,心里就特别难过。”在她看来,在十万分之一的几率中配型成功并实现捐献,她感到非常幸运与光荣。“这不仅能挽救一位陌生患者的生命,还拯救了一个家庭。”白双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