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里看创新②】苏州工业园:管理创新造就活力新城

2016-05-03 20:17:2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莎
“英式风格”的园区规划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随后的20多年间,园区陆续编制完成400多项专业规划,涵盖中新合作区与周边乡镇288平方公里。这些规划帮助园区明确了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空间布局和城市形态,编制总投入达到3亿元。

    【阅读提示】

    在全国开发区中,苏州工业园格外引人瞩目。

    它是中国和新加坡政府间首个旗舰型合作项目,园区建设大力借鉴新加坡先进经验。

    它起步比其他国家级开发区晚了整整10年;但它以高起点、大手笔弥合了10年的时空之差,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行榜榜首。

    尝试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率先开展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综合保税区……它的发展与“敢为人先”密不可分。

    开发与管理严格分开的管理体制、“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规划遵守、深入到管理者价值观里的“亲商”理念……一系列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造就了这个近年来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的开发区。

    河北日报记者王博

    开发管理严格分开,政府部门高度精简

    从苏州古城一路向东,在美丽的金鸡湖畔,有一个高楼林立、国际范十足的地方,当地人称为“洋苏州”,这就是在全国开发区中大名鼎鼎的苏州工业园。

    它的名字常常让人误会是一个挤满了色彩单调厂房的地方,走进却发现,这里精致又不失时尚,社区、商场布局合理。近年来,日趋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吸引着市民纷纷迁入。

    很难想象,在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江南水乡的景象。在此后20多年间,苏州工业园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以占苏州市3.3%的土地、7.4%的人口创造了近20%的经济总量,并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行榜榜首。

    苏州工业园里弥漫着浓浓的“新加坡味道”。因为它是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旗舰合作项目,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正是这一共同开发机制的引入,园区得以借鉴新加坡经济发展、公共管理的先进经验,并获得国内巨大的政策支持。

    有人统计,在中国投资的新加坡企业,三分之一会选择苏州工业园。

    新加坡给这一共建园区带来哪些管理经验?

    “苏州工业园的开发主体和管理主体严格分开,这是中新合作的精髓,也奠定了苏州工业园20多年的经济奇迹。”苏州工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园区从成立之初就坚持行政管理主体与基础设施开发主体相分离的原则:园区管委会是副市级政府派出管理机构,在辖区内行使经济和社会综合管理权限;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则是中外合资的企业法人,负责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物业管理等开发事项,始终坚持市场化运作。

    据了解,园区开发主体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中新双方财团组成,中方财团由中粮、中远、中化、华能等14家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出资组建;新方财团由新加坡政府控股公司、有实力的私人公司和一些著名跨国公司联合组成。

    “苏州工业园开创了政企严格分开、市场运作的开发区建设新模式。”业内人士评价,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符合政企分离和经济国际化大趋势。

    园区管理机构的设置也借鉴了新加坡的经验。

    现在看来,苏州工业园区的管理机构设置与国家“大部制”的改革颇有神似之处。比如园区管委会下属机构不要求与市级机关对口设置,而是职能相近的部门合署办公,区外行政机构一般也不在园区设立分支机构。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园区管委会只设了8个局,人数只是同类管辖范围的党政机关的三分之一。

    最典型的是园区经济贸易发展局,一个局担负的经济管理工作相当于苏州市22个职能部门。负责周边5个乡镇辖区工作的地方发展局最初有16个人的编制,而这只是管辖4个乡镇的郊区政府的几十分之一。

    “苏州工业园较早地按照‘小政府、大社会’要求和扁平化管理模式,整合归并政府职能,减少了管理层次。”业内人士评价,园区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园区特点的管理体制和开发运行机制,奠定了快速发展的基石。

    高标准做规划,一张图画到底

    在苏州工业园展示馆,记者看到这样两张图片:一张是苏州工业园启动大规模建设之前,由规划专家手绘的金鸡湖畔园区鸟瞰图;另一张则是今年同一个位置上拍摄的实景照片,两者高度吻合。

    “苏州工业园另一个成功经验是坚持了‘规划先行’‘规划即法’。” 苏州工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也是苏州工业园科学管理的手段之一。

    据介绍,园区创立之初,借鉴新加坡和国际先进城市规划建设经验,编制了高标准的总体发展规划,并建立了一系列刚性约束机制来保证规划实施始终如一,实现了“一张规划图,管了二十年”。

    与别的开发区不同,1994年5月园区建设启动,一年内却没有任何工地开工。因为这一年时间都给了规划环节。

    据了解,“英式风格”的园区规划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随后的20多年间,园区陆续编制完成400多项专业规划,涵盖中新合作区与周边乡镇288平方公里。这些规划帮助园区明确了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空间布局和城市形态,编制总投入达到3亿元。

    花3亿元做规划,值不值?两个例子证明,钱不仅没白花,还赚到了。

    苏州工业园常驻人口并不少,但即便在每天早晚高峰期,堵车情况却不常见。园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这得益于园区有关规划中明确规定,企业和小区在主干道上不得随意“开口子”分流车辆,要“开口子”就要绕道旁边或背后的支干道。就这样绕一下,堵车的概率却大大降低。

    在园区建设之初,环金鸡湖的黄金地带就被空了下来,留给了商贸和现代服务业。这在10多年前会让很多人想不通。

    因为那时制造业才是最有经济效益的。而最近几年这片“留白”的环金鸡湖地带成了整个苏州未来的城市CBD,也成为了园区产业结构转型的一大主战场。

    与湖边的“松”相对的是产业区的“紧”。即便是对园区发展贡献极大的制造业,集约利用土地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用多少供多少,少于1公顷土地或低于5亿美元/平方公里的项目原则上不供地。这使园区工业地块每平方公里平均投资强度超过17亿美元。

    规划就像园区的“法律”,在苏州工业园,即便对于决策者也不例外。人们常说,这是“只认电脑不认领导”。

    苏州工业园设计了一整套机制:园区将政府批准的规划公之于众,授权规划师审批各类规划申请,行政管理层不能干预正常的规划审批,技术管理层无权更改已通过法定程序确定的规划。如果投资者提呈的规划设计书被规划设计师否定,可以有两次申诉机会,一旦裁决,就得严格执行。

    对规划的坚守并不意味着僵化。一份好的规划,不需要经常动,但不排除结合实际情况的微调。20多年来,园区规划随着苏州城市开发的深入而进行动态更新,总体规划修编完善了4次。这样的做法也是从新加坡借鉴而来。根据新加坡规划法令,每10年就要修订一次全岛概念规划。而苏州工业园基本上每5年对全区总体规划进行一次全面检讨或调整。

    对于一些规划暂时还没有涉及到的部分,园区规划者率先引入了“白地”、“灰地”、“弹性绿地”等先进理念。对短期内不明确用途的地块实施弹性控制,避免了土地被低产出率的产业占用。在严格维护总体结构的前提下,允许地块适当地分割、合并,这种有伸缩性的弹性规划,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了余地。

    培育“亲商”理念,管理科学高效

    2014年11月,作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试点,苏州工业园利用专用数据通道以及电子签章技术,在海关和商务部门之间建成了加工贸易企业申请跨部门联合审批系统,并通过引入“电子签章”实现了全过程无纸化。

    这在全国开发区中属首创。

    几个月之后,苏州工业园制定并发布了《园区管委会关于苏州工业园区推动云计算产业培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向云计算相关项目抛出巨额“大礼包”。

    “无论提高工作效率还是增加资金支持,都是为了更好服务园区企业。”苏州工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认为,“亲商”是苏州工业园一大管理理念。

    “这也是苏州工业园区从新加坡学来的,甚至可以说是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最大的成果。”苏州工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教训换来了新理念。

    园区开发初期,有一个单位要在园区建造大楼。按“惯例”,他们希望园区的外资企业给一些赞助。没料到的是,外资企业把变相摊派的事情公之于众。该单位不但一分钱没到手,反而把自己弄得很狼狈。

    在苏州工业园管理者看来,“亲商”的精髓是服务,就是“主动站在投资商角度考虑问题”。

    2009年初,园区内两家科技公司为园区海关送来一面锦旗。原来,园区海关针对企业实际困难,及时研究出了监管新举措,在不拆装、不搬运、不停产的状态下,顺利完成了该企业216台总价1717万美元机器设备的报关手续,使企业避免了近百万美元的停产损失。

    这样的事在苏州工业园很常见。

    曾任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的萧宜美说:“有人问我,政府和企业是什么关系?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两个答案,在来园区前我在原市计委工作,当时是计划经济,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就是上级和下级的关系,很多政府和官员有优越感。而我到园区工作后,特别是在‘亲商’理念指导下,我觉得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变了。服务型政府为企业办事是应该的,而且要努力办好。 ”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园区管理手段更为科学有效。“我们很少使用行政处罚这样的管理办法,而是在企业可能犯错或违规前就提醒他们,这样虽然对政府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但这才是更高明的管理,贴心企业的管理。 ”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园区90%以上的企业通过外送盒饭解决员工用餐,快速增长的盒饭需求催生了一批快餐企业,也带来了餐饮服务水平良莠不齐的问题。这时候如果卫生防疫部门开展大检查,肯定一罚一个准。但是园区没有这么做,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对策。园区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对所有快餐企业进行了调查摸底,参照国家餐饮行业的有关规定,制订了园区快餐企业的准入门槛,并对所有合乎规范的50家企业进行等级排名,这样企业选择起来不仅放心而且很方便。 ”

相关新闻

广州开发区:园区整合开启产城新局

2016-05-03 08:28:42

作为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广州开发区的发展历程一直被社会所关注。除了关注其经济增长指标,还有它从园区整合到产城融合所进行的探索。

廊坊开发区提升绿化景观喜迎盛会

2016-05-03 15:08:40

年以来,廊坊开发区以迎接“5·18”为契机,高度重视,积极推进道路、广场、重要节点绿化景观提档升级工程,从增绿、增色、增美等方面着手,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开发区的绿色景观。

2016年廊坊开发区将打好五场硬仗 实现发展升级

2016-04-29 08:41:57

抓实六个保障,就是要抓实政策落实保障、素质提升保障、社会事业保障、安全稳定保障、基层组织保障、纪律作风保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