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 政务 时评 国内国际 原创 雁阵 视频 娱乐 财经 专题 数读 图库 房产 汽车 教育 投诉

科技创新铸就“渤海粮仓”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6-04-04 08:53:02 责任编辑:孔思远

    河北日报记者 陈诚

    通讯员张晓 郑小六

    “今年每亩小麦的产量估计能达到550公斤。”尽管距离冬小麦成熟还有两个多月时间,但衡水市景县青兰乡东堡定村农民曹凤行却对自家地里这一季的收成信心满满。

    “别小看这550公斤,它可是在曾经寸草不生的盐碱地里种出来的。”曹凤行脸上难掩喜悦之情。不是亲身经历,他做梦也想不到盐碱地能够种出高产小麦。

    2013年,曹凤行家里的40亩地被纳入“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景县示范区,开始种植“衡观35”节水小麦品种,并采用了微咸水混合灌溉技术。“说实话,第一季播种时,心里并没底。直到收割时,有了不错的收成,心中的大石头才总算落了地。”曹凤行说。

    在这里,很多村民与曹凤行有着相似的经历,他们说:“盐碱地里能丰收,都是科研人员的功劳。”

    科研人员扎根盐碱地默默耕耘

    这是一项巨大的农业科技工程,涉及河北、山东、辽宁、天津三省一市6000万亩的中低产田和盐碱荒地。其中,我省是项目实施的主要区域,覆盖面积占项目总面积的60%,涉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4市和唐山曹妃甸区,共包括43个县(市、区)。省委、省政府将其列为战略性增粮工程,连续三年写入省委一号文件。

    作为“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的组成部分,我省的项目计划通过对3000多万亩中低产田和500多万亩盐碱荒地改造,实现到2017年增粮15亿公斤、节水7亿立方米的目标,让长期遭受旱涝碱灾害的我省环渤海地区建成国家重要的“粮仓”。

    自2013年4月工程启动以来,以中国科学院、省农林科学院等单位科研人员为主力的科研团队,在我省建立了94个千亩示范方、50个万亩示范方,项目示范面积72.8万亩,辐射推广面积771万亩。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很多专家就已经开始走进这片盐碱地。他们选育的一批粮食新品种和创新的农业关键技术,对当地盐碱荒地的改良和农业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成果的背后,是一群默默无闻的科技精英:王慧军,省农林科学院教授,河北项目区首席专家;刘小京,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南皮试验站站长;张喜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闫旭东,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李科江,衡水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贾秀领,省农林科学院粮油所研究员……这是一群特殊的“农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在这里工作了一二十年。本可以在繁华的城市里过着令人羡慕的优越生活,他们却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这片贫瘠的盐碱地上。

    如今,伴随着“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的实施,我省已形成了一支近100人的专业性强、人员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他们中有硕士,有博士,有博士后,他们将继续扎根在这片盐碱地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科技创新铸就“渤海粮仓”
河北新闻网
News
河北新闻网
//www.fidreport.com/2016-04/04/content_5431088.htm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新闻热线:0311-67563366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