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音乐家用本土音乐讴歌家乡

2016-03-21 10:41:1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见习编辑郑晓娟
今年已逾花甲的常连祥,出身普通农家,从小就喜欢音乐,他凭着自学进入京剧团,再到后来得以进入大学专业学习音乐……这一路走来,音乐已经成为他生命里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音乐已经成为常连祥生命的一部分。

    燕赵都市报驻沧州记者李家伟 文/图

    今年已逾花甲的常连祥,出身普通农家,从小就喜欢音乐,他凭着自学进入京剧团,再到后来得以进入大学专业学习音乐……这一路走来,音乐已经成为他生命里无法割舍的一部分。更可贵的是,这些年来他创作了大量充满了“沧州元素”讴歌家乡的作品。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希望有更多人关注、挖掘沧州民歌、吹歌等民间音乐瑰宝,让“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传承下去……

    1 细粮换粗粮,省出一本歌本

    常连祥老家在泊头农村,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可即便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里,他仍旧从小就对音乐表现出了极大的喜爱,并且展现出一种在音乐上的天赋——在邻居家听收音机后,那音乐的旋律就像“印”在了脑子里,他能很顺畅地再给哼出来。

    上中学后,他对音乐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那时也没见过什么高档的乐器,最常见的就是笛子和二胡。可是,笛子他也买不起啊,怎么办?他就找了一根竹棍,截下一节,然后守着火炉用铁棍烫眼儿。因为此前他在书上看到过笛子的制作,所以最后还真做出一支笛子来!

    这是他拥有的第一件乐器。凭着这件乐器,他又自学了识谱。最后,他竟然在17岁的时候凭着吹笛子直接从学校出来参加了工作,专门到县里的文艺宣传队去演奏了!

    在贫困的生活里,是音乐给了那个乡间少年艺术上莫大的享受与精神上的满足。有一次,他在书店里看上了一本《革命歌曲大家唱》,定价是1毛6分钱,可他没钱。那时候,有细粮票(白面)、粗粮票(棒子面)和杂粮票(红薯面),他就回去用4斤细粮票跟别人换了4斤粗粮票,挣了1毛6分钱,买下了那本书。

    2 用音乐讴歌脚下的这片土地

    他随后又被选拔进当时的沧州地区京剧团,吹长笛、笛子。1974年,他迎来了人生的另一个重大机遇:他进入河北师范大学艺术系音乐专业就读,靠兴趣与自学踏上音乐路的常连祥,终于有了系统、规范学习音乐的机会。而这样的专业学习也给了他更多的营养,更广的视野。

    大学毕业后回到沧州,无论是在文化馆还是在电视台,常连祥都将家乡作为自己音乐创作上一个重要的主题。儿童歌舞剧《镇海吼》、器乐曲《林冲》、杂技音乐《晃板》、舞蹈音乐《武乡虎娃》……还有众多的歌曲作品《母亲》、《我的北方》、《我们的故乡沧州》、《我看到了你——老家》、《武乡的孩子》、《喊一声渤海湾》……这些作品有些他与沧州当地词作者合作而成,也有他作词、作曲“一肩挑”。渤海湾、大运河、白洋淀、铁狮子、武术、杂技、金丝小枣、铸造、马本斋……大量的“沧州元素”融入他的作品里,仅以大运河为创作对象的作品就有《运河号子》、《沿着运河北上》、《运河放歌》《运河边的小姑娘》等十来首。

相关新闻

【百姓人生】极寒天气下的张家口塞北养牛人

2016-01-28 08:47:36

由于今年天气极为寒冷,为了防止奶牛冻伤奶头,奶牛的喂养都在暖棚中进行。饲料都是养殖小区统一提供、科学配比。奶牛采取分栏喂养,人工填草喂料,奶牛养殖户每天的工作主要集中于挤奶、喂牛、拉饲料。

热门推荐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6
  • 新闻热线:0311-67563366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