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纪念邢台抗震50周年之际:抗震精神汇聚奋进正能量

2016-03-08 10:59:05  来源:邢台日报 责任编辑:赵耀光
50年来,抗震精神鼓舞和激励着邢台人民走出灾难的阴霾,在震后一片废墟上实现新生,进而在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一个接一个的辉煌。

    又到3月。

    50年前的3月8日、22日,大地的两次震颤,让世人的目光聚焦邢台。

    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场大地震。地震不仅仅给邢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与痛苦的记忆,更叫响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口号,留下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的抗震精神。

    50年来,抗震精神鼓舞和激励着邢台人民走出灾难的阴霾,在震后一片废墟上实现新生,进而在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一个接一个的辉煌。

    如今,站在“十三五”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邢台人民大笔绘蓝图,继承弘扬抗震精神,快步奔向全面小康。

    ■记者 麻国栋

    从抗震房到二层小楼

    50年前,白家寨村是隆尧大地震的中心,300余名村民不幸遇难。

    “村里的房子基本都塌了,每家每户都有人员伤亡……”如今67岁的武平申,每每回忆起那场灾难,都要沉默一会儿。

    地震发生后,顽强的隆尧人民,迅速投入到恢复生产、建设家园的奋战中。当年5月底,建成简易房83795间,解决了受灾群众的生活安置问题。1967年底,共重建、修建永久性抗震房111170间,灾区人均住房1.15间。

    此后,低矮的抗震房已经经历多次翻修、重建。从蓝砖到红砖到空心砖,从蓝瓦到红瓦到彩钢顶,从两米多小屋到高大瓦房再到小楼。“小楼都是水泥浇筑的。”村民们说,结实多了。

    武平申家,两年前也盖了新房,房顶全部是水泥浇筑。漫步白家寨村,记者已很难看到破旧的房屋,更多是新房以及二层小楼。

    50年过去了,当年的震区人民的日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以隆尧县为例,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39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10元;全县拥有325所幼儿园、小初高中及中等专业学校;建设了471家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保证了全县群众的教育和卫生需要;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100.366公里,拥有公共交通营运汽车近5000辆,轿车16000多辆……

    从一片荒芜到美丽乡村

    巨鹿何寨村也位于震区中心,81岁的董春虎老人回忆:“那年地震,房倒屋塌,老百姓伤亡惨重。地上的裂缝能有1尺宽,地底下的沙子都溢了出来,场面真是吓人。当时我的感觉就一个,这日子是真没法过了。”

    正在人民彷徨不知所措时,周恩来总理看望村民,鼓励大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这成为何寨村村民乃至整个震区、整个邢台市人民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何寨村全民动员,在废墟上重建家园。不到三年时间,家家都搬进了新房。村里还建了“四一”渠、“四一”桥,“四一”井纪念周总理来何寨。

    如今,村里的5400亩耕地经过农业综合开发,变成了旱涝保收的水浇地。30多户心思活泛的农户罩大棚,种韭菜,每亩纯收入达六七千元。村里新民居建设一期的两栋楼已经封顶了,预计到今年第一批72户村民就能入住。广场北边的五保户联建点已经进入装修阶段。再过不久,村里的五保户,当年大地震的幸存者,就可以搬进来安享晚年了。

    “历届村两委,都牢记周总理嘱托,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让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村主任熊书其说,何寨原来荒沙地多,遇上地震后,更是一片废墟。现在环境优美、村民富裕的美丽乡村,正崛起在当年的荒芜废墟上。

    当年两次地震的震中,隆尧县白家寨、马栏村,巨鹿县的何寨,宁晋县的东汪镇、耿庄桥,如今都在加速建设美丽乡村。

    在白家寨村委会放着一本上百页的《白家寨村改造提升规划》。里面,分为饮水、硬化、垃圾、新能源利用等15个方面。

    村支书武立华说,当年周总理的话,增强了群众战胜自然灾害的勇气,也激励着当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俺们能在地震废墟上建立起一个崭新的白家寨,也一定能把白家寨建成一个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从震后废墟到产业重镇

    1966年4月1日上午,周总理首先到宁晋县东汪镇视察。县委集合了5000多人,在东汪等候。消息传开,许多群众自动赶来,很快汇集了1万多人。

    “东汪镇是3月22日7.2级地震的中心,全镇房屋基本倒平,成为一片废墟,从镇东一眼可以看到镇西。”

    从镇东一眼可以看到镇西!地震带来的灾难是如此的巨大和沉痛。

    然而,当地的干部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50年来,愣是把一片废墟的东汪镇,变成了“河北省纺织服装名镇”、“华北电线电缆重镇”。

    “去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到60多亿元,人均纯收入上万元。”介绍起东汪镇现在的变化,镇里的负责人语气很坚定、很自豪。

    东汪不大,却很整洁。宽敞的街道,漂亮的建筑,医院、学校、公园等各类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一派现代城镇的景象。特别是东汪镇经济开发区,企业一家挨着一家,个个生产繁忙。

    震区崛起的产业重镇,不仅仅有宁晋县东汪镇。

    隆尧县东方食品城就在震中莲子镇镇,是世界上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基地,中国知名的食品包装材料生产基地。今麦郎等企业成为食品业巨头,名扬国内外。

    巨鹿县西郭城镇,形成了食品加工和机械制造支柱产业。

    任县邢家湾镇,是著名的工业重镇,全镇共有各种企业530家,其中成型规模企业320余家,成为国内知名的民用机械生产基地。

    这三个镇,都位于震区,唇齿相连,走上了融合发展之路,打破县域区划,整合建立了邢台滏阳经济开发区。

    按照规划,到2020年,三镇园区GDP达100亿元(年递增15%),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工业总产值830亿元,工业增加值182亿元,园区建成面积30平方公里。

    如今,三镇产业发展、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正在统筹推进,集聚、集约、集合、互动效应,正在逐渐形成。

    从观测井到地震台

    在隆尧县马栏村,有一口“马栏一号地震观测井”,被称为“中国地震观测第一井”。

    大地震发生后,周恩来总理在地震第二天冒着强烈余震亲临灾区指挥救灾。3月10日,周总理在隆尧视察时,沉痛地说,前人只给我们留下地震的记录,没有留下经验,这次地震付出了很大代价,必须从中取得经验。

    马栏村的袁桂锁把总理的嘱托牢牢地记在心里,决心承担起古井监测任务。为了监测方便,他干脆把自家房子盖在“马栏一号古井”边。每天都要测量水位并留下详细纪录。这口井成了中国地下水观测地震的“鼻祖”。

    50年过去了,隆尧对地震的群测群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经常组织机关、企业、中小学校开展各种防震减灾演练,筛选出22处公共场地作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全县还建有2处群测群防地震观测站和12处宏观测报点。

    在县城西北方向9公里的红山山丘上,中国科学院筹建了红山地震台。今天的红山地震台已发展成为拥有测震、地磁、水准、地电等多种观测手段的综合地震台,并成为我国第1个对外开放的地震基准台。

    如今,全市范围内已经建起6个地震台,地震监测能力达到ML2.0级。

相关新闻

邢台:“爱心妈妈”举办爱心趣味运动会迎妇女节(图)

2016-03-08 10:54:33

“爱心妈妈”将市福利院的孩子接到七里河体育公园,开展“志愿妈妈,爱心相伴”趣味运动会,迎接“三八”妇女节。

邢台市三院荣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2016-03-08 10:46:00

“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的评选是全国总工会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发挥基层工会作用,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把建设职工之家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推动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而开展的。

邢台市“最美城管人”评选结果揭晓

2016-03-08 10:41:53

本月评出的“最美城管人”分别是:由16名女职工组成的邢台环卫“女子清淘班”、河道管理处维修工李爱辰、市政维护管理处排水管理所吴笛等。

邢台:5月底前各县市区将建成计生回访中心

2016-03-08 10:33:26

计生服务回访中心将做到“五有”,即有一间固定的房屋做阵地,有一支专业的回访队伍搞服务,有一个信息化的回访系统做支撑,有一个科学的工作流程保运行,有一套规范的回访制度做保障。

热门推荐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6
  • 新闻热线:0311-67563366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