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教授” ——记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上)

2016-02-07 08:07:1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高薇
近日,李保国教授正在指导岗底村果农修剪苹果树。本报记者田瑞夫摄□本报记者霍晓丽王敬照又见李保国。还是那身朴素的衣装,过膝的灰黑色棉服上,依然蹭了很多尘土。

    近日,李保国教授正在指导岗底村果农修剪苹果树。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田瑞夫摄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霍晓丽 王敬照

    又见李保国。

    还是那身朴素的衣装,过膝的灰黑色棉服上,依然蹭了很多尘土。脸庞黝黑、笑容憨厚的他,扎在人堆里就是一个农民。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农民”,真实身份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被山区群众亲切地称为科技“财神”,30多年来,在我省太行山区推广了36项实用技术,带动10余万农民脱贫致富。富岗苹果、绿岭核桃,邢台县前南峪、平山县葫芦峪……他用科技之手,点亮了这一串闪光的名字。

    “全面小康,短板在山区,科技是杠杆。”回首来时路,李保国由衷地说,让科技真正成为山区农民摆脱贫困、改变命运的“财神”,需要无数人的艰辛努力和付出。

     “把我变成农民”

    2016年1月27日下午,内丘县岗底村。

    李保国在地里给村民讲完苹果树冬季修剪技术后回到村委会大院,打开汽车后备箱,把手中的剪刀、钳子放进一个手提袋里。

    空间不大的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雨靴、草帽、衣服、工具……

    “可以把后座放平,中午躺一会儿。”李保国告诉记者,这辆车就是他一个流动的“家”。除了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他几乎天天奔波在路上,上车当司机,下车当劳力。

    一年行程约4万公里、200多天在山里“务农”,粗砾的山风吹打着,毒辣的日头照晒着。常年如此,李保国看起来像个农民,也就不难让人理解了。

    “李老师穿不讲究、吃不挑剔,穿的衣服还没有一些农民的好。”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讲道,一次下地,李保国的衣服被树枝划破了一个口子,“我想给他换件衣服,他说,‘你把我打扮得像课堂上的教授模样,我咋和农民打交道?’我问这有关系吗?他说,‘农民认可了你这个人,才能更好地接受你的技术’。”

    给农民传授技术,必须合农民的“胃口”,对农民的心思。

    赞皇县寺峪村有上千亩苹果园,产量一直上不去。村里请一位专家来讲修剪技术,讲了一天,名词、术语一大堆,让老百姓都听晕了。后来李保国去讲课,只教大家认识两种枝,一种是“结果枝”,一种是“不结果枝”,半个小时就讲完了。老百姓们高兴地说:“原来这么简单!”

    “作为一个专家教授,不能把给研究生、博士生上课那一套搬来讲给农民听。”李保国说,要学会用农民的语言和他们交谈,用大白话讲清大道理。

    教农民疏花,他说:“一棵果树所供给的营养有一定的限量,打个比方,10个馒头10个人吃,一人只能吃一个,谁也吃不饱。如果10个馒头5个人吃,一个人就能吃两个,大家都能吃得饱……”

    教农民疏果,他说:“这和计划生育的道理一样,孩子多的家庭负担重,如果就一个孩子,上学、就业、娶媳妇盖房就省劲儿多了。所以,苹果树也要实行‘计划生育’……”

    教农民剪枝,他总结的口诀通俗易懂、简单易记:“去掉直立条,不留扇子面”“见枝拉下垂,去枝就留橛”……

    “农民讲究眼见为实。要让农民接受新技术,光说不练也不行。”李保国说。

    记得当年,李保国跟课题组的同事们住在前南峪村搞山区开发研究。治山之余,他发现村民管理苹果树不科学,主动提出指导指导。结果刚开口,就碰了“钉子”。

    队长郑津玉问他:“你哪年生的?”

    李保国说:“1958年。”

    郑津玉撇嘴笑笑:“我1956年就开始管果园了。”

    李保国说:“你分给我100棵树。”

相关新闻

李保国:河北“农民教授”书写富民传奇

2015-12-28 09:34:50

近日,记者走近河北农大教授、林学专家李保国,进山区、入校园、到家里,记录他的工作和生活。虽然这只是李保国工作生活的点滴片段,但从中可以感受到这位有着传奇色彩的“农民教授”心系山区发展的情怀。

网络媒体走转改:愚公李保国 34年移山终使太行变绿

2016-02-06 15:30:19

“今天是腊月二十八了,掐指算算今年我在太行山里‘务农’又200多天,不是乡亲们提醒,我这春节就又要在山上过喽。每到年底能看到这些世世代代在荒山上‘刨食’的农民腰包鼓鼓的,我的心里比什么都高兴。”李保国对记者说。

河北省委作出决定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活动

2016-02-02 08:07:09

李保国同志是扎根山区、脱贫攻坚的杰出楷模,是情系百姓、科技扶贫的先进典型,是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优秀代表,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一面镜子。李保国同志的事迹非常感人、精神十分可贵。

中央、省级媒体来邢台采访李保国先进事迹

2016-01-29 10:58:55

随着多角度采访的深入,李保国扎根基层、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的事迹跃然眼前。人民日报社河北分社社长徐运平感慨地说,李保国扎根太行山区30年,其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执着敬业的职业追求,艰苦奋斗的拼博精神可敬、可亲、可学。

热门推荐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6
  • 新闻热线:0311-67563366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