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国和妻子郭素萍正在为果树剪枝。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田瑞夫摄
36项标准化林业技术累计为农民纯增收28.5亿元
板栗在太行山种植历史悠久,但前南峪的板栗曾经因为管理滞后,产量很低。李保国用三年时间研究出“双枝更新修剪法”。采用新修剪技术的第二年,前南峪的板栗产值就翻了两番。和前南峪一样,邢台县、沙河市、内丘县许多农民都接受过李保国手把手的指导。
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技术、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技术、绿色核桃栽培技术等36项标准化林业技术,在与农技人员的交流中,在农技推广的培训中,通过李保国朴实易懂的话语,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前南峪村、岗底村,富岗苹果、绿岭核桃……在太行山上,李保国用30多年的努力和汗水,点亮了这一串闪光的名字。
30多年来,李保国示范推广36项标准化林业技术,累计应用面积1826万亩,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亿元,为太行山区农民纯增收28.5亿元。许多世世代代在荒山上“刨食”的农民腰包鼓起来。
夫唱妇随30年,扎根太行山科技富民无怨无悔
李保国的妻子郭素萍也从事林业课题研究,1983年,她与李保国一起扎进了太行山。早上五点起床上山,晚上七八点才返回。山里条件差,上山带几个馒头一瓶水,夜里甚至只能点柴油灯。
为了便于工作,李保国将刚满4岁的儿子和丈母娘接到了山沟沟里生活,一家四口就住在一间房子里,孩子由老人照顾。直到儿子该上小学,李保国才把他送回保定。后来在内丘县岗底村扎根9年期间,李保国又把儿子接到内丘县读中学。
“当时山里日子挺苦的,我们坚持一下也就过去了,就是有时候觉得挺对不起孩子的。”郭素萍说,“孩子小的时候,有一次学校领导开车到前南峪来看望大家,孩子一下就钻到车里,怎么也不肯出来同,嘴上一直喊着‘我要回家’”。回忆起这段往事,郭素萍的眼泪又忍不住流下来。
郭素萍说:“扎根太行山30年,我们无怨无悔,能用手中的技术让荒山变绿,让村民变富裕,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我们曾经奋斗过的地方,现在都成了我们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