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回眸

2016-01-27 10:18:3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冀晓航

    水资源管理实现新突破——

    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率先创建省级水资源管理系统,形成了完善的监控监督考核体系

    2015年12月,河北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通过水利部和省政府组织的联合验收。

    成绩来之不易。我省是资源型严重缺水省份。自2011年7月被国家确定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试点以来,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破解极度缺水这一核心问题,以“三条红线”分解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狠抓落实为手段,全面开展制度改革与创新,力求体制机制与时代要求相适应,实现节水优先;建立健全规划引领体系,力求管理节约保护有遵循,实现空间均衡;大力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力求地下水采补能平衡,实现系统治理;大胆探索水权、水市场形成机制,力求发挥市场配置水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两手发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硕果累累。

    ——5年来,圆满完成4个方面21项工作67项具体任务,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率先建成了省级水资源管理系统,率先建立了水资源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基本建成了覆盖全省的“四网一平台”水资源监控体系,建立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监督考核体系,全省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用水效率显著提升,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不断提高,为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节水型社会建设持续推进,严格落实水资源论证、计划用水、取水许可等制度,全社会用水总量控制在200亿立方米以内。全省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县(市、区)达到67个,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39%,廊坊市、石家庄市、邯郸市、衡水市桃城区4个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顺利通过验收。农业方面,节水灌溉率达到68%,单方水粮食产量由1.25公斤提高到1.5公斤。工业方面,全省发展用水管理组织1000多个,5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开展了水平衡测试,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率达到30%。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提高到90%,城镇供水管网漏失率降低到14.5%,群众节水惜水爱水护水意识显著增强。

    ——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进一步加强,制定了全省水资源调度方案,通过岗南、黄壁庄、王快、云州等10座水库向北京应急供水12.5亿立方米。积极推进非常规水利用,再生水、雨水、海水淡化水利用量分别达到13.39亿立方米、0.35亿立方米、0.88亿立方米,水资源调配利用率显著提高。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支撑。

    重大引调水工程取得新进展—— 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引黄入冀补淀开工,燕赵儿女畅饮长江水从梦想变成现实。水网连通、多源互补的调水供水新格局形成

    今冬,家住沧州的王女士终于告别了苦咸水,喝上了甘甜的汉江水。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向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六个设区市供应长江水1.03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达到1290万人。

    不仅如此,“十二五”期间,我省力求构建水网连通、多源互补的调水供水新格局,一批重点引调水工程相继开工建设,为全省水资源优化配置奠定坚实的工程基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于2014年底建成通水,每年可分配河北30.4亿立方米引江水指标,配套工程加快建设,廊涿、保沧、邢清、石津四条干渠全部建成,石家庄、邯郸等地已用上长江水,2015年底受水区水厂以上输水工程基本建成。

    双峰寺水库大坝主体工程2013年8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计划的73%。张家口乌拉哈达水库项目建议书已通过水利部审查,上报国家发改委。

    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8处重点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可研报告已全部编制完成,永定河泛区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启动。累计实施各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649座、病险水闸除险加固27座,实施骨干河道治理项目162条(段)、中小河流治理项目214条(段)。

    作为全国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之一、我省实施的重大战略性调水工程——引黄入冀补淀工程,也在2015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8.24亿元,2017年底将建成通水,形成6.2亿立方米的引黄能力,是我省又一重要的开源途径,可为白洋淀、衡水湖生态和沿线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

    “十二五”期间,我省启动实施的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缓解我省水资源短缺,保障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