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观看河北籍的作家群体雕塑。 记者李志华摄
贾大山手稿首次公开展出、一百多件文物级展品很珍贵、大量作家重要作品的初版本甚至稀缺版本挺抢眼……位于石家庄市槐北路河北省作协院内的河北文学馆改陈已结束,即将重新笑迎八方来客。依然是全面展示河北文学史,依然是免费向公众开放。日前包括本报在内的部分媒体进馆一探究竟,晚报在此总结了6个之最,为读者做个导览。
□记者黄蓥
最自豪:高适关汉卿纪晓岚都是河北人
作为全国第一家省级文学馆,河北文学馆建成于1999年,其主要职能是征集、保存河北文学资料,讲述河北文学历史,弘扬河北文化。该馆基本陈列“河北文学史陈列”常年向社会免费开放。2014年河北文学馆启动改陈,2015年底完工。改陈后的新展《山高水长——河北文学史陈列》从上古神话说到当前,以文字、图片、实物以及多媒体形式,展示了174位重要作家或重大文学事件。馆长王建卯称,“山高水长是指河北文学的历史如绵绵江水源远流长,河北文学的成就如巍巍山峰灿烂辉煌。”
走进文学馆大厅,南墙壁两层楼高的浮雕墙上刻有荀子、关汉卿、孙犁等古今14位河北文学大家。一楼展厅为序厅、河北古代文学部分,以及河北现代文学上半部分。二层展厅则是河北现代文学下半部分,河北当代文学以及尾厅。沿着蜿蜒的展线一路走来,文学史上留名的“熟人”不时映入眼帘,写《水经注》的郦道元是涿州人、边塞诗人高适是景县人、写过“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崔护是定州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元曲大家”都是河北人,影视剧青睐的纪晓岚是沧县人,《卖报歌》的词作者安娥是石家庄人,写过《荷花淀》的孙犁来自安平,“小兵张嘎之父”徐光耀出生于雄县,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则是赵县人……
最珍贵:文物级别展品一百余件
河北文学馆收藏有1949年以前文物级别的藏品170件,此次有100多件现身“河北文学史陈列”。其中包括作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的《诗经喈凤备旨》,清晚期古籍《诗经体注图考》、《毛诗复古录》、《韩诗外传》、《荀子集解》等。值得一提的是,唐人张鷟(河北深州人)的传奇小说《游仙窟》一度失传,清末才从日本抄回中国。此次展览中有该馆收藏的江户时期的日文版《游仙窟钞》,时间相当于清代。
要问河北文学馆最珍贵的展品,当属一张A4纸大小的“诗传单”,由作家钱丹辉捐赠,悬挂于二楼展厅入口处的展墙上,创作刻印于1939年5月。副馆长杨建萍透露:“作家们将诗刻写在蜡纸上再油印成传单,一张大纸上印有多首诗人为凯旋归来的部队写的诗歌,可裁成小块贴到战士的枪托上。这样的‘诗传单’很罕见,不能以金钱来衡量。”
此次河北文学馆改陈中的展品征集充满艰辛,特别是现代文学部分里作家重要作品的初版本甚至稀缺版本来之不易。杨建萍笑说:“网上、旧书市场,我们是满世界淘”。譬如现代作家王亚平的第一本诗集《都市的冬》初版于1935年,“我们苦苦寻觅两年多才从网上购得。还有冯至、田涛等老作家的旧作,现在市面上都很难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