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部分复原戏台 制图/徐馨
最感人:贾大山写小说钢笔写完毛笔改
记者参观当天,知名作家贾大山的儿子贾永辉将其父短篇小说《黄绍先》的手稿捐给河北文学馆,这也是贾大山的手稿首次公开展出。贾永辉透露,此次捐赠的是父亲投给刊物前的手稿:“他写作一般用钢笔写完,再用毛笔小楷改一遍,一个格一个字。”记者看到稿纸清晰整洁,作家用小楷誊写的“低”、“心”等毛笔字很清秀。贾永辉说父亲留下的手稿不多,“早期的一些手稿丢掉了,去世前几年的手稿还留着。如今也有人想收藏他的手稿,家里现有的这些手稿很珍贵,我会一直保存。”杨建萍介绍说2014年他们去正定搜集贾大山的资料,“原本是想找些照片,没想到贾永辉说可以捐赠手稿,我们当时激动万分。”
最讲究:小戏楼小影院展现文学史
石家庄的又一个文化地标……当天参观的媒体人给予重装上阵的河北文学馆高度评价,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设计精妙,细节讲究。譬如展览中从古代到当代,展厅色调从典雅的黄褐色渐变到明亮的米白色;譬如展厅常见的大树造型,寓意河北文学“扎根沃土枝繁叶茂”;譬如展示祖籍河北丰润的曹雪芹代表作《红楼梦》,用七组泥塑小人配合印有小说原文的说明牌,展现宝黛初会、黛玉葬花等作品经典场景……
同时,景观复原、多媒体等也被运用到展览中。元曲部分按1:7的比例复原了我国现存最早的戏台——山西牛王庙元代戏台,上方配以视频播放戏曲《窦娥冤》片段;在当代文学的红色经典部分,则有弧形幕布播放根据徐光耀《小兵张嘎》、梁斌的《红旗谱》等改编的老电影。
最引入注目的还有当代文学展厅的书墙。白色书墙顶天立地,上方的书架有作家照片和著作,下部则是抽屉。杨建萍说改陈后河北当代文学部分得到加强,“原有展览截止到新中国成立,河北当代文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创作成就没有展示。改陈后新增的‘三驾马车’、‘河北四侠’等50多位当代作家在‘书墙’集中展示。”
最有趣:与茅盾巴金等大师来对话
河北文学馆在二楼的展览尾厅设置互动环节,两台终端可查询河北作家简历,一台答题机则可以检验大家参观后的收获,最有趣的还是“与大师对话”,包括一个手写屏和一块弧形投影幕布,当参观者在手写屏上输入,幕布上会出现输入的文字以及茅盾、巴金、笛卡尔等中外大家的“回应”,神似微信朋友圈的一问一答。记者当天输入“文学”二字,弧形幕布上随即出现了茅盾的回应“文艺作品不仅是一面镜子——反映生活,而须是一把斧头——创造生活”。
最休闲:四季厅阅读中外文学图书
语音导览、无线上网、方便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电梯……改陈后的河北文学馆的服务也很周到,馆长王建卯还提醒各位看完展览别急着走,可以到位于一楼的拥有玻璃穹顶的四季厅去坐坐:“这里现在是公共阅览室,有不少中外文学作品。可以作为大家的休闲空间,看完展览在这里坐坐看看书。”杨建萍也表示,培养阅读习惯也应该是河北文学馆一个职能,“这里现在基本是河北省作协的藏书,还会逐步更新,让大众到这里能看到最新文学作品。”
据记者了解,此前部分市民就有到河北文学馆逛逛的习惯,不但因为丰富灿烂的河北文学史,还因为大院内的四季美景——春天的紫玉兰、夏天的睡莲还有秋天的银杏。河北文学馆改陈后重装上阵之际,各位读者不妨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