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河北考生影响——进入211、985大学机会增加
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中,哪些属于河北的利好政策?
赵彦刚介绍,我省是高考生源大省,而且农村生源居多。《实施意见》指出,要“提高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部属高校要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河北省的考生将有更多机会进入211、985、省属重点大学就读,这对于河北考生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
另外,《实施意见》还指出,要“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明显增加,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这对于河北广大农村考生来说,无疑是拓宽了入学的道路。比如,今年我校招生计划在安排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基础上,又增加了河北省地方重点高校专项计划,这些专项计划都是主要面向农村考生。
但是在这一点上,最近反映也比较强烈,有报道城市里有学生利用这一政策到贫困地区读高中,抢夺读大学的机会。怎么防范这一现象蔓延?
王艳明认为,目前国内从小学到中学,都已经建立起了电子学籍制度,每个学生终身只有一个电子学籍学号。那么,就需要严肃电子学籍制度,比如统一建立数据库之后,不允许有考生中途再建立新的电子学籍制度。另外,可以规定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城市注册学生,不得到农村贫困地区参加定向招生。只要卡住了电子学籍制度,这种新的“高考移民”就不会出现。
赵彦刚建议,一是进一步增强农村生源招生的全程公开透明,消除暗箱操作空间,做到客观公正。二是继续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多渠道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从源头上逐步缩小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考生应对改革——多读书,多实践,不偏科
王艳明认为,无论是哪个阶段,养成和坚持读书的习惯,多读书,不止读自己感兴趣的书,也要强迫自己读一些不大感兴趣的书,这是最关键的。一方面,中国有句古话——— 触类旁通。学会了读书,就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另一方面,现今时代,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有研究说已经短到2.5年,就是说,两年半后,所学的知识有一半就不能用了。这就要求,尤其在大学,要掌握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自学的能力,用这种培养出来的能力去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而这种能力,主要来自于从小的读书习惯,通过读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者,文理需要交融,理工科学生多读一些人文社科的书籍,学会“方法论”最重要,而不是简单的应时的技能。
殷玉芳建议,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要全面发展,不偏科,多参加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及早地做人生规划,了解各个职业的特征特质,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联系起来,和学业水平考试的6选3联系起来。这样,既可在高考中能取得优异成绩,又能为将来大学选择专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