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国内国际 政务 评论 历史 论坛 博客 投诉 视频 娱乐 图库 热点 财经 房产 健康 教育 旅游 汽车 电力 国企

探访“出国劳务输出第一村”定州市吕家庄村

2014-08-29 10:09:39 来源:河北新闻网 [原创] 作者:王小波 胡印斌

  “洋工”财富故事

  红的、蓝的,色彩鲜亮的彩色屋顶,样式新颖的高墙大院,这是吕家庄这个冀中平原上的村落给人的直观印象。

  每一幢气派的别墅式建筑,都是一段创业佳话。吕家庄人的主要创富路径是出国务工,这个远近闻名的出国务工专业村,几乎每家都有过“打洋工”的经历,并带动了十里八乡的人出国务工。今年 3月失联的马航MH370航班上,就有几位定州籍乘客,全部为男性外出务工人员。

  出国务工是吕家庄人在极端贫困状态下闯出的一条生路。这个村人均耕地1.5亩,沙地居多,过去水旱频频,填饱肚子都困难。正因为如此,村里大部分人都有传统的建筑手艺,忙时田间,闲来务工。

  自从有人闯出国门致富后,村中民居一天比一天气派,这些崛起的楼宇同神庙一般,引来人们膜拜和效仿。最初的机会有限,出国“打黑工”在上世纪90年代初流行一时。

  “去韩国,一年能挣2万元,当时一个吃公家饭的一年才挣4000元。”郭兴杰是吕家庄村党支部书记,他在那些年加入了“打黑工”行列。郭运气不佳,还没挣到钱就被遣送回来了。

  有不少人挣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村民王庆章和郭平梁是幸运者。而今,他们仍活跃在出国务工第一线,一个身处新加坡,另一个远在刚果。

  曾经有一段时间,各路保险推销员和商品推销员纷至沓来,“排着队”进入吕家庄,以期开发这一乍富起来的矿藏。及至今日,面对陌生人的询问,吕家庄人往往揣着小心,警惕问你“是推销啥的”?

  后来,吕家庄村及附近冒出大大小小的出国中介,办理正规手续,出国务工权益更有保障。外人只看到了“海归”们归来后贴金的器物,只有亲身经历者方能体味到其中艰辛——— 各种未知的风险、去国怀乡的孤独。

  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得更加紧密,为吕家庄人带来了更多出国务工的机会,各种风险也夹杂其中。并不是每一次出国都能抱回金娃娃,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衣锦还乡”。

  高红对李柱峰蒙古务工的经历记忆犹新,那年深秋,丈夫从蒙古回来,嚷着“冻坏了”,样子很狼狈,也没挣到钱。

  其中不乏悲伤的故事。有村民长眠在异乡,去年,李兵军的长子在新加坡工地失足坠亡。

【责任编辑:赵耀光】 探访“出国劳务输出第一村”定州市吕家庄村 true
河北新闻网
News
河北新闻网
//www.fidreport.com/2014-08/29/content_4139487_2.htm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