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容消瘦的郑爱华(右)和他的妻子。河北日报记者高振发摄
他是一个扎根山区的平凡教师,身患鼻咽癌、与病魔坚强抗争坚守讲台近十年;最近病情恶化的他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又作出了一项决定:临终时捐献全身器官。他的大爱、大善壮举连日来在承德市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他就是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哈里哈乡年仅39岁的中学教师郑爱华———
他坚强,患病10年仍不放弃生命希望
“他怎么就得了这个病?”反复念叨着这句话,郑爱华60多岁的老母亲佟金芳总是忍不住老泪纵横。
佟金芳介绍,1974年,郑爱华出生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哈里哈乡对亭沟村。郑爱华从小不仅身体好,学习成绩也很优秀,1992年,郑爱华以高分考上了平泉师范学校,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郑爱华的同事陈友至记得,2002年9月份,郑爱华的鼻子老是出血,慢慢的,出血次数越来越多,而且脖子老是肿着。在家人的催促下,郑爱华来到了县医院输液,可并没有效果。到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做进一步的确诊时,郑爱华得知了这样的噩耗——— 自己得了鼻咽癌。2天后,家人凑钱送郑爱华来到了北京一家医院,开始了治疗。遗憾的是,因为郑爱华病发部位比较特殊,无法手术切除。当时医生就下了“死亡通知”:最多活不过5年。
但是,郑爱华活了下来,现在已坚持了十个年头。十年时光,原本体格健壮的郑爱华,面庞消瘦显得两只眼睛较大,胳膊也就是常人的一半粗,皮包着骨头,肩膀的骨头摸上去都硌手。
但尽管如此,郑爱华仍然咬牙坚持着活下去。
他渴望生命的延续,因为有生命就有希望。
【责任编辑:殷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