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是山东人,他告诉记者,他做炸油条生意已经快4年了,在北京干了一年半,他和老婆孩子两年前来到唐山发展油条生意,所用的炸锅均沿用了在京的家当,卫生也沿袭了在京的习惯。在唐山,刘宏的油条摊点有两个,上午在凤凰世嘉早市卖,傍晚在祥瑞里市场卖。“这入口的食品,就得讲究干净、健康。”刘宏说。
听说本报正在用“油条哥”的榜样力量让社会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刘宏非常支持。“说实话,我这油用两天肯定会换一次,一是总用的油会不健康,另外如果剩油屡次用,炸出来的油条颜色不会金黄色,卖相不好。”刘宏说,生意好的时候,他一天能卖上200多斤油条,少的时候也能卖到近百斤,一天的用油量得达到二三百元。
虽然是小本生意,但刘宏有一定的生意头脑,他知道如今人们注重卫生和健康,所以他把所有炊具都整得很干净,而且把所用的安全油拿出让大家能看明白自己吃到嘴里的油究竟是什么样儿的。
听说本报的“油条哥”报道,刘宏很开心。“这是好事儿啊,我挺愿意参加的,这油虽然会多用点儿,但大家吃着安心,我也就安心。”刘宏说。
炸饼摊主认为安全最重要
罗远银是河南人,来唐山炸油饼已经三四年了,他的摊点只卖炸油饼,不卖油条,但由于口味正,他的油饼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罗远银炸油饼用的油是每斤7元多买进的,炸油饼一锅油需四五十斤。“我这油一天一换,半天下来,这油也越炸越少,每天收工前,这锅油也剩不下多少了。”罗远银说,他很注重食品的安全和卫生,加上口味好,他的摊点迎来的大多是回头客。
罗远银很认可保定“油条哥”刘洪安的做法,他觉得每个摊点都该有这样的意识,让老百姓更方便地吃上“良心油条”、“放心油条”。“用良心做食品,食品才会安全,食品安全才会大众安全,大众安全,自己才会心安。”罗远银说。(燕赵都市报记者闫漪 文/图)
【责任编辑:孙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