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右腿的凳面已经被磨掉了漆
●不麻烦别人自己怎样都行
对王玉斌来说,只要不麻烦别人自己怎样都行。
1963年出生的王玉斌由于一次高烧引起了小儿麻痹症,父母卖了棉被、棉衣四处凑钱,带着他四处求医,看着父母劳累的脸,六岁的王玉斌埋下了当医生的梦想。上学后,无法正常行走的王玉斌只能让同学背着自己去学校,上厕所也需要有人陪同。虽然小伙伴们都很乐意帮他,但王玉斌自己过意不去。中考后,他考上离家十多里的县高中,欣喜之余,王玉斌犹豫了,“到底要不要去上学?虽然已经学会用拐,但有时还得让别人背,我不想再麻烦别人。”
开学那天,王玉斌把自己关在屋里,一整天也没出门。
放弃上高中后,王玉斌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了自学医术上。他打电话给吉林医学院订了很多医学磁带,研究《实用内科学》、《新编药理学》等基础理论,还订了《中国乡村医生》、《中医杂志》、《健康报》等杂志。王玉斌的姐姐也放弃了自己去村诊所工作的机会,让弟弟去诊所学习。
●“从考试到出诊,我终于合格了”
“我必须得学出个成绩来”,白天王玉斌看着医生打针输液,晚上自己点着小煤油灯攻基础理论。经过三年的系统学习,王玉斌基本掌握了内科、儿科及中医的基础知识。1948年,大厂县乡村医生考试,王玉斌满怀热情报了名。考试那天,王玉斌搭村里的车去县城,没想到半路车坏了,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王玉斌顾不上那么多,自己拄着拐,连走带颠地赶往考场,好在路上王玉斌碰到了过路车,等到他一瘸一拐地来到了考场,考试已开始了十五分钟。
“你说也怪,一看到题,就不心慌了,我还是第一个走出考场的。”成绩出来后,在全县二百多个考生中,王玉斌名列榜首。拿到行医执照后,王玉斌忍不住流下眼泪。他把证件表在镜框里,挂在了墙上。
成为真正的乡村医生之后,王玉斌一看到病号就心里痒痒,总想自己亲手给他们打针输液。直到现在,王玉斌还清楚地记得第一回给人打针的情景。“那是一个卖香油的,正好在我们诊所门口肚子疼,当时没有别的医生在,我一看是急性肠炎。”见病人疼得直冒汗,已经不能再拖了,王玉斌当即给病人打了一针。“其实,我当时很紧张,心也一直悬着,后来他好了跟我道谢,我才放心。”从这以后,诊所的医生告诉王玉斌:“你以后可以出诊了。”
“就是这句话,我盼了好久,从考试到出诊,我终于合格了。”王玉斌说。
【责任编辑:殷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