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妆。
后继无人,七旬老艺术家还得带团演出
吴合力说,虽然石市艺校有专门的戏曲班,但常年招生难,尤其是丝弦,常年招不到一个好苗子。此外,他们剧团也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困境,仍然需要老艺术家“撑场”。
71岁的边书森是石市丝弦剧团的“台柱子”,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丝弦传承人。他1956年入团至今有50多年了。12月13日,边书森正在家中练嗓,为12月26日在青少年宫的演出《李天保吊孝》做准备。
“我也希望有年轻人能传承我的唱腔,代替我演‘李天保’,可能演好 ‘李天保’的演员,实在少之又少。”边书森说,他早就到了退休年龄,但因为剧团青黄不接,他和另一位老艺人被团里返聘了10余年,常年带团演出。
边书森说,这些年,丝弦戏没有与时俱进,就是因为没有好剧本和好导演,以前为丝弦专门写剧本的老艺人都去世了,这些年,他们没有新戏推出,只能唱“老戏”。
如今,在长安公园、赵佗公园、石门公园等地仍然活跃着一批丝弦票友,有一百多人,但多数为中老年人。燕赵晚报前总编辑谷双喜是一名丝弦爱好者,他曾向名家边书森学唱过丝弦,退休后,想唱丝弦,却找不到丝弦伴奏带,“小区附近也没有会拉板胡的人,我就只能清唱了”。
喜欢听丝弦、爱丝弦的年轻人少之又少。昨日,记者随机采访了20—30岁年龄段的市民,其中有6位表示“知道丝弦”,但没有一个人表示喜欢听或有打算学丝弦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