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演。
建议
可否效仿《梨园春》推动地方戏曲繁荣
为何红极一时的丝弦会缺少市场,陷入青黄不接的困境?丝弦名家边书森认为,主要原因是文化市场多样化,文化种类日益繁多,舞蹈、歌曲等深受年轻人喜欢,学唱戏的就越来越少。
石市丝弦剧团团长吴合力则认为,一些年轻演员曾抱怨过挣的钱还不够养家糊口,转行做别的了。这就容易陷入恶性循环。还有就是对丝弦的宣传、保护力度不够。
边书森说,这些年,各地都积极采取措施,加大了电视媒体宣传,拯救当地戏曲文化,比如河南有个《梨园春》栏目在宣传豫剧,安徽、山东也有栏目专门宣传黄梅戏和鲁剧。目前,河北省电视台也开办了《绝对有戏》栏目,来传播河北梆子等戏曲文化,可他更希望石家庄当地媒体能开办一个只针对丝弦剧种的栏目。
吴合力说,2006年,丝弦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在政府的扶植下,他们与市艺校联合从周边各县市招募了44名年轻学生,组成一个丝弦培训班,经过4年多的严格训练和考核,目前有33名学生与石家庄市丝弦剧团签订了劳动合同。可繁荣丝弦艺术,单凭举办一次培训班是远远不够的,仍需建立长期的人员培训机制,实现“舞台代有人才出”的理想效果。(燕赵晚报记者杜慧/文 记者 李志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