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建民居传承创新结硕果
邯郸市推进新农村建设调查(上)

    日前,记者在曲周、磁县等地采访时的所见所闻印证了孙向东的说法。进入曲周县白寨村,刚刚竣工的一期113套二层新民居和6栋多层单元楼有序地分布在宽敞的街道两旁。村民王合清正在打扫清理房间,准备入住。“我们村盖什么样的房子由村民表决。村里原打算只建多层楼房,在征求村民意见后,变成了现在的联体二层楼和多层楼两种形式。村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户型和楼层。”王合清告诉记者。

    在磁县东光禄村一片废弃的厂区,8栋高楼正在紧张施工。村党支部书记牛同民拿出全村的新民居入户调查表向记者介绍,调查包括是否同意建新村及理由、新村的选址、新房的建设模式、购房价格、购置办法、如何拆迁等。正在建的这8栋高楼,就是经过入户调查、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后,动工兴建的。

    “东光禄村是北方较大的废旧塑料收购加工集散地,村里95%的村民从事塑料经营。我们采取在原址上拆旧建新滚动发展,建设新民居,腾出的土地将用来建设一个年产30万吨的塑料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园。”牛同民说,村民可以通过房换房(现在的居住面积换取同等的楼房居住面积)、地换地(现在的院落面积换取将来园区内的工厂场地面积)、多退少补、互补差价的方式进行置换。“尊重农民意愿,公开、公平、让利于民。我觉得这种方式建设新农村很好。”东光禄村村民高军对新农村建设的看法有广泛的代表性。

    正是因为始终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宜建则建,宜改则改,把提高农民的宜居水平和舒适程度作为新民居建设的重要原则,充分调动县乡村各级的积极性,邯郸市的新民居建设才有了良好开局。

    目前,邯郸市累计建设新民居42151套(户),其中已建成入住9300套(户),涌现出依托产业提高型、多村合并扩建型、就地改造新建型、异地搬迁联建型、村企共建双赢型、城中村改造城乡共建型等多种建设模式;200个各具特色、标准较高、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已见雏形。初步统计,新民居建设成本普遍比农户自建降低20.3%左右,平均使用年限比传统住房提高数倍,实现了效益与成本、质量与规模、建设速度与群众满意度的“三统一”。

    创新发展思路,壮大集体经济,让广大农民沐浴公共服务的阳光

    李宏亮是涉县井店镇一街村村民,2010年11月25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拿着粮本到村里的粮店取粮。“我们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得好,村民享受多种福利。村里每年给每位村民发200斤白面、100斤大米、20斤食用油,都存在一个卡上,随吃随取。”李宏亮高兴地说,过节有过节费,村集体每年还为每位村民发3000元左右的补贴。

【责任编辑:丁宁】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