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驻沧州记者 代晴 文/图
被乡政府借走10000元钱,22年讨要无果,眼看父母患病,家里没了经济来源,四个兄弟姐妹又都上了大学,日子举步维艰。无奈之下,孟村回族自治县宋庄子乡东姜官屯村26岁小伙吴之胜,大学毕业后辞职自学法律替父亲打官司。经过两年多的等待,吴之胜终于拿到了法院的终审判决,乡政府被判归还欠款及利息。然而,判决下来已大半年时间,吴之胜仍未拿到这笔执行款,一家人还在窘困中挣扎。
乡政府借钱22年不还
童年时候的吴之胜是在小伙伴们羡慕的目光中长大的,虽然生在农村,家里又有5个孩子,但他的父母在上个世纪80年代靠成衣加工发了家。“那时,我父亲是村里第一个骑上摩托车的人,每次骑车去赶集卖衣服,全村小孩都跟在后面跑。”吴之胜说,那时的母亲和工人们每天都忙着裁剪缝纫,家里铺满了布料。
1989年,地方乡镇掀起一股兴办企业的热潮,吴之胜所在的宋庄子乡也开办了好几家工厂。由于乡里开办的植酸厂资金周转不开,乡政府便找到吴之胜的父亲借钱。当时,双方协议借款10000元,借款期限为一年,利率为2.4%。“当年乡长、书记亲自出马,淳朴的父母亲觉得这是支持政府工作,便凑出家里全部的积蓄10000元借了出去。”吴之胜说。然而约定的还款时间到了,乡里却没有按时还钱。“一开始说资金紧张,后来又说厂子黄了,父亲每次去追款,乡里都说肯定还,让他再等等。没想到,这一等就是20多年。”“乡长、书记换了好几届,每届领导都承认这笔欠款,可钱就是要不回来。”吴之胜说,父亲年复一年的讨债,成了他成长过程中最难忘的记忆。在奔波和忧虑中,父亲身体每况愈下,加上所有的积蓄都借给了政府,家里的生意无法周转,做不下去了,全家7口人只能靠几亩地维持生活。
辞职自学法律打官司讨债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吴之胜和姐姐上大学后利用一切机会勤工俭学,“我招过生,搬过啤酒,只要能挣钱,多苦多累我都不怕。”2006年12月,在江西南昌读完大学的吴之胜从全年级近千名学生中脱颖而出,被一家大型企业挑中,去广州工作。此时,吴之胜的姐姐上大四,妹妹也考上了大学,小弟正读高三。知道家里开销大,吴之胜总是省吃俭用,按月把余下的3000多元钱寄给父母。
2008年4月,吴之胜接到母亲的电话,告诉他父亲病重想见见他。已经快两年没回家的吴之胜匆匆赶回来,才知道父亲得了严重的风湿病,躺在床上连身都翻不了。无奈之下,吴之胜第一次代替父亲去乡里要钱。几经周折,乡里拿出一份协议,说要扣除2000余元税款,再分四年还清余下的7000多元。“我们不同意,乡领导便说那就去法院起诉吧,判多少乡里给多少。”吴之胜说。“这笔钱欠了20多年,早超过诉讼时效了,再说又是跟乡政府打官司,你肯定赢不了。”吴之胜咨询了很多律师,甚至大学教授、法官等法律界人士,大家都这么答复他。想到父母多年来讨债的艰辛,吴之胜还是向法院递交了起诉状。“就算拿不到钱,我们也得争这个理儿。”
但打官司谈何容易,家里一贫如洗,根本请不起律师,吴之胜只好辞职买来法律书籍开始自学。开庭前的一个月,吴之胜陪姐姐到昆明找工作,在那里他发现一家大型书店,里面有他迫切需要的法律书。“早上一开门我就进去,通常是站一天到晚上关门才出来,连饭都忘了吃。”吴之胜说,为了省下买书的钱,他总是努力记住那些司法解释、法律条文,晚上再在本子上默写下来,内容太多实在记不住,他就偷偷带着MP3进书店,小声地念书上的内容回去再整理。
整整一个月,吴之胜就这样没日没夜地恶补法律知识,每天从书店走出来时他的视线都是模糊的。
【责任编辑:李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