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一部图书、一部剧、两部电影在内的文化精品工程顺利实施;依托魏征故里、鸭梨之乡、周家庄文化三大资源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到2015年,使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刘萍 通讯员唐宇岩、姬中志)“预备——— 开始!”随着导演一声令下,摄影机开始运转起来。镜头前,一名大学生“村干部”正同“村干部”讨论发展生态旅游的规划……11月28日,由晋州市委、市政府携手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全高清数字电影《晋州女人之梨花美人》正式开机。该影片全部在晋州当地取景拍摄,群众演员甚至部分主要演员也都是土生土长的晋州老百姓,被当地群众骄傲地称为“讲述咱自己的电影”。据悉,另一部电影《晋州女人之雪痕》也投入拍摄,预计年底完成,明年初公映。
突出特色,文化精品唱主角。今年,晋州市重点推出包括一部图书、一部剧、两部电影在内的文化精品工程。据了解,不久前,反映晋州社会变化的20集电视连续剧《小镇风流》刚刚封镜;一部近30万字的市情教育读物《晋州史话》已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与长影携手拍摄的两部“晋州女人”系列全高清电影陆续开机……晋州市文化建设突出地方特色,让文艺精品生产唱起了主角。
为鼓励精品创作,晋州市制定了重点文艺创作项目资助办法,并配套建立了一系列监督落实机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出任组长的“精品生产协调指导小组”,一把手负责各项政策措施的监督落实。在资金投入上,采取“政府资金引导、社会提供赞助、吸引影视制作单位加盟”的办法,为创作打通了资金瓶颈。设立了文化繁荣奖,对优秀文艺作品,每两年奖励一次,大大激发了文学艺术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晋州市有2500多年的文化历史,是《魏书》的作者魏收、大唐名相魏征的故里,还是国家命名的“中国鸭梨 之乡 ”、“全国梨产业十强县(市)”,(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晋州鸭梨”商标曾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单。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为晋州当地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土壤。“如何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这不仅关系到晋州的可持续科学发展,而且也是为振兴文化所应当承担的责任。”晋州市委书记楚行宇称,晋州市必须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系统开发地方特色文化,以优势文化项目为先导,用“文化力”提升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晋州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规划》出台,规划提出要构建引领晋州文化走向全国和国际市场的“龙头”特色项目,用“文化力”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和文化品位,推动晋州经济社会发展。根据规划,晋州市实施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建成遍布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保证为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截至目前,该市各乡镇都建有文化站,178个村建有文化活动室、图书室,50个村建有文化活动中心,初步形成了群众参与零距离、文化服务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第二步,从2010年开始,每年推出2—3部有影响的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以精品创作带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上档升级,提升晋州知名度、美誉度;第三步,扶持一批新兴文化项目,打造一批优势文化企业,到2015年,使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责任编辑:刘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