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住进新家,上厕所那是方便极了!”任秀兰一指家中的卫生间,“而且家里也干净卫生!”
“下雨出门不再走泥浆路了”
以前村子就一条主路,叫做义堂路,也就是现在的义北路,这条路还是村里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水泥路,早就被轧得到处是坑。
“当时村子里最害怕的就是下雨,一下雨,路上就全是水。如果雨稍微大点,积水就排不出去,能有半米多深,大家都得穿着过膝的雨鞋出行。时间长了,雨水就成了泥汤。并且当时路基高,村民的房子地基低,一下雨,水就往户里灌。大家还得用盆将水往外淘。”任秀兰老人谈起当时的情景真有些不堪回首,“现在出行可好了,道路都是柏油路,再也不怕下雨了,出行很方便。”
回迁后,一套居住三套租赁
“改造前,我们村里的人都盼着快点改造!”任秀兰老人的语气轻松了许多,2006年义堂村开始大规模改造,2009年8月份开始第一批回迁,今年10月份第二批回迁。这次改造,任秀兰家分到了四套房子,她和儿子选择了一套一楼的83平方米的房子居住,其他几套主要是出租。
“城中村改造,这是一条通往幸福的路。”任秀兰笑着说,“想想以前的日子,再看看现在的生活,感觉简直是不同的年代。”
改造综述
城中村:即将走进历史的名词
城中村,顾名思义“都市里的村庄”。五年前,石家庄都市区内还分散着很多低矮的城中村,道路狭窄而拥挤,雨水无处排,垃圾堆街边,散发着恶臭;而如今,这些破败、狭窄的旧村落正逐渐被现代靓丽的住宅小区所取代,在已拆迁的31个城中村建设项目中,2008年拆迁的1.8万户居民今年将全部回迁,村民们正迎接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而我们的城市也将迎来一次破茧成蝶的巨变。
石家庄在全国率先
大规模改造城中村
2002年,石家庄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大规模改造城中村,二环以内45个城中村列为改造对象。这是石家庄城中村改造的正式起步,但其中却充满了艰辛,以房租为生的城中村村民对拆除他们的家园曾充满抵触情绪。到2007年年底,只有西里等5个村改造完成。“尽管从表面看来,这过去的五年,省会城中村改造工作推进很慢,但它却成为一次积极地探索性尝试,对以后省会的城中村改造具有样本意义。”市建设局综合开发处处长杜建桥表示。
【责任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