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丧嫁娶,图的往往就是热闹、有人气儿;但占用公共空间,噪声惹得四邻烦,破坏小区环境,又成了城中村改造后回迁小区婚丧嫁娶的三宗罪
热闹,却不免搅得四邻不安
金九银十。秋末冬初,办婚事的年轻人日渐多起来。在石家庄一些城中村改造后的回迁小区,一场场具有浓郁乡土特色的婚礼,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10月23日,星期六,仅在金谈固家园社区,就有6场婚礼扎堆举行。相关居民楼前过道、空地乃至绿地上,均树起彩虹门,搭起帆布篷,摆开八仙桌,支起大铁锅,人来人往热热闹闹,宰鸡杀鸭忙忙碌碌。婚礼时,宾朋满座,音乐高奏,鞭炮齐鸣,场面那叫一个“火”。
这样的场面,在石家庄城中村回迁小区屡见不鲜。婚礼固然热闹,却也不免扰得四邻不安,小区环境受损。东岗怡园住户郭先生说:“我最怕楼里谁家办红白事了。因为搭凉棚后楼前道路被侵占,过往车辆和行人只能绕行;一大早事主就会放炮仗或打开音箱放音乐,影响人休息;事后,,草坪会被践踏,楼前空地也会污水横流,散落一地烟头、食品袋,一片狼藉。”
禁止,不如借之促进社区和谐
“不能简单地给城中村回迁居民的不文明行为扣上愚昧落后的帽子,这是两种生活方式的碰撞。”石家庄市社科院研究员梁勇认为,由于居住分散,农民一般公共空间观念淡薄、公共意识较差;婚丧嫁娶大闹动静,则是密切相互联系的必然选择。但是现代城市文明要求遵守公共规则、市民生活相对独立,市民对这些行为自然不认可、不习惯。
“应该看到,回迁居民的生活习惯也在逐渐改变,文明素养也在不断提升。”梁勇说,城中村居民婚丧嫁娶搭凉棚办婚礼、支大锅宴宾朋,相对于以往的大操大办已经算是简办了。况且,这种活动很有人情味,可以拉近邻里关系,促进社区和谐,而这恰恰是城市欠缺的。所以,最好不要全盘否定回迁居民的生活习惯,而要加以适当引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农村文明与城市文明和谐共生。
石家庄市裕华区文明办主任葛继中谈道,近年来,裕华区各城中村及回迁小区普遍设立了红白理事会,把居民操办红白事纳入了监管范围。现在过丧事只准放“二踢脚”,过喜事只准放小鞭炮,酒席规模也有严格的限制,取得了一定效果。在此基础上,应引导红白理事会发挥更大作用,教育、引导居民办红白喜事尽量不扰民、不破坏小区环境。
规范,更要用适当方式替代
有关人士认为,改变回迁居民的婚丧陋习,一方面要通过村规民约进行引导、规范,一方面要注重疏导,用更文明的替代方式满足居民的合理需求。在这方面,一些回迁小区已经作出了有益探索。
为规范小区内的红白喜事,槐底社区明确规定,居民文明办红白事,可获得1000元奖励,并在年底评选五星级文明家庭中优先考虑;大马庄园禁止居民在小区公共空间办红白事,引导居民办喜事去饭店,办丧事到小区设立的纪念堂,违反规定的,在年底扣除股份分红。
为改变回迁居民红白事大放炮仗的陋习,大马庄园社区推出了通过闭路电视为办丧事家庭播放讣告,为办婚事家庭播出配以婚纱照、轻音乐结婚信息的服务,既满足了居民传达信息的需要,也避免了噪声扰民;小马村则投入300万元购买了两辆大巴车,在居民红白事时义务服务,既节省了居民开支,也杜绝了红白事时车辆乱停乱放干扰公共秩序。(河北日报记者四建磊)
【责任编辑:丁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