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入住新居后的农民都能住得起、住得好吗?
张洪芝是永清县董家务村村民,去年,她和全村人一样,通过旧宅和物产抵顶,没交一分钱就住进了村企共建的二层别墅。初冬,在张洪芝家院子一角,记者发现一个自己垒的灶台,在她家的一楼卧室,有一个蜂窝煤炉子,靠近炉子的墙是黑色的。“你们村做饭和取暖不是有天然气吗?”“有,太贵了。用不起。”张洪芝说,她家有两个女儿,孩子出嫁后,老两口要考虑自己的养老、看病,不敢乱花钱。张洪芝算了一笔账:去年,她家烧了一冬天煤取暖,花了700元左右,比用天然气取暖节省了近千元,自己垒个灶台,用柴火做饭一年又可省大几百,积少成多,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村委会主任李勇介绍,为了让村民住得起、住得好,村里在新民居建设的同时,引进了一个小型服装加工厂,目前已开工,可以吸纳100多人务工。同时,和村企共建的企业签了协议,将来准备租赁农民的土地搞生态农业观光园,带动三产发展,为更多的村民提供就业机会。
怎样让农民住得起、住得好,藁城市只照村不搞一刀切,而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只照村由原来的陆家庄、南只照、八家庄、东岗当、西岗当5个自然村联合而成,采取了分期分批、量力而行的办法,开展新民居建设。村党支部副书记赵津民介绍,5个自然村历史上是一个村,由于河道更改,分成了5摊。2004年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决定以只有一条小道相隔的东岗当、西岗当为中心,组建只照村,统一住房图纸,统一宅基地面积、方位,按照规划,村民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分批进行,自行建造,目前已建成489户二层独体别墅,剩余的60户预计明年将全部在规划的宅基上建造新房。“村里负责水路电绿化等公共设施建设,不强迫统一搬迁,先积累财富,等到觉得自己有能力建新房、住新房了,再盖,这样很好。”今年刚刚搬进新居的村民陆更民说,“前两年,我家的条件差些,通过建大棚种蔬菜、在附近企业打工,收入提高了,现在挺好的,在新房里住着无后顾之忧了。”
采访中,一些在基层工作多年的农业专家表示,尽管目前入住新民居的农民,有困难的是少数,但如果不考虑不同地方的经济基础、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出台为困难农民解决问题的补贴办法、优惠政策,而是大面积、盲目地一哄而上,难免会出现农民住得上、住不起等问题,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如何引导农民提高土地产出效益、让更多的农民通过务工就业增加收入,在新民居里过得舒畅,各地还需出实招想办法。
新村民期待就业新机遇
青县胜武家园是由原来的王胜武屯村改建的新社区,在新民居建设的同时,相关部门协调开发商先期投资1000万元建立了农机合作社,对入住社区的农户提供全方位农机耕作服务。“虽然村民还没有全部入住,但在农民自愿的情况下,合作社对村里的土地进行统一耕种,实行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农民只需每亩缴纳一定的费用即可。”镇干部李新介绍。“农机合作社把我们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我们可以放心地出去打工挣钱,一举两得。”村民张文武高兴地说。
然而,在我省农村,像胜武家园这样的农机合作社还是凤毛麟角。年近50岁的邓德通是衡水市桃城区赵家圈村村民,由于村子位于衡水市郊,孩子们都在市里打工,家里只有他和老伴种地。“今后年龄越来越大,只要有让我们放心的龙头企业租赁,价格合理,我们愿意进行土地流转。可惜现在没有。”谈起今后的打算,邓德通对龙头企业参与农村经济发展充满期待。
【责任编辑:刘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