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民居建设调查:“乘法效应”日益凸显

    编者按

    2008年10月,省委七届四次全会作出了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的重大决策。一年以后,首批1000个省级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已有80%完成建设和改造任务,今年又有2000个省级示范村动工建设。新民居建设给我省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又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近日,记者走村入户,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赵红梅)初冬时节,在农村采访,记者发现:从塞外坝上到冀南平原,从太行山下到渤海之滨,各地新民居建设有序推进。

    由一辈子盖两三次房到三辈儿建一次房,新民居建设为每个农家至少节约十几万元

    6栋居民楼、4栋联体别墅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建筑工人们正忙着进行室内装修。近日,曲周县河一村新民居联建工地一派繁忙。

    临近中午,河一村村民姚保全来到属于自己的楼房内,查看装修情况。

    谈起新民居建设带来的变化,姚老汉滔滔不绝:“我今年62岁了,有一个儿子,两个孙子,从20多岁到现在盖过2次房。今年大孙子要结婚,正准备再盖新房。遇上了新民居建设,据说这楼房可用70年。这下好了,孙子赶上了好时候,他这辈子不用总想着盖房了。”

    衡水市桃城区新民居建设办公室副主任井朝顺介绍,农民自建房的寿命大约20年左右,人一辈子起码得盖两三次房。农民辛辛苦苦攒点钱,几乎全部用到建房子上了。楼房的寿命70年,也就是说,起码两三辈儿不用盖房了。

    “以前农民一辈子要盖三次房;如今,新民居建设让农民三辈儿只需建一次房。”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曲周县农工委书记贾建章这样概括新民居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对于贾建章的概括,永清县董家务村村民韩文宗颇有同感。韩文宗说,去年,他们家通过拆旧宅迁入2层新民居小楼,没拿一分钱。今年,儿子结婚娶媳妇,没有像原来那样盖新房,而是两代人各住一层,省下了十几万元。

    韩文宗和记者算了一笔账:如今农村盖一座农家小院要花费10-14万左右,如果每一家每代人都省下十几万,无论用来发展生产,还是提高生活水平都是个可观的数字。“在减少农民建房投入的同时,新民居建设还为农民务工增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工资性收入。”永清县农工部副部长岳云波介绍,目前,永清县新民居建设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各个工地都需要大量用工,一个工人每天的工资有100元。

【责任编辑:刘雪伟】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