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聚焦河北

农田“托管”管出红火好日子 ——承德春耕春管一线见闻⑤

2024-05-10 11:48:45 来源:和合承德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和合承德网记者 邢璐瑶 焦帅 通讯员 王鹏

春耕始,万物生,各地一片繁忙景象。在围场克勒沟镇克勒沟村,村民们却当起了“甩手掌柜”。

4月14日,记者在克勒沟村的田间地头没有见到村民们下田忙碌的身影,“春忙”为何变成了“春闲”?原来,村里大部分土地都托管给了家庭农场耕种,除了获得土地托管收益,村民还能腾出手来经商打工再挣一份钱。

前几年,村民王振权把家里的7亩地托管给了振里家庭农场,从种到收都不用操心。王振权说:“过去一到春耕,天天没闲事,成天‘长’到地里。一年四季就忙活那几亩地,累不说还不挣啥钱。土地托管后,可比之前轻松多了,一年每亩地能拿到900元左右的收益,算下来,比自己种地赚得还多。”

仅克勒沟村就有70多家农户和王振权一样选择了把土地托管给家庭农场。托管后,农户们摆脱了农忙的束缚,年轻的村民有了更多就业选择,老人也实现了安心“养老”。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提出“提升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水平,增强服务带动小农户能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和标准体系建设,聚焦农业生产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拓展服务领域和模式。”

托管的优势体现在哪儿?克勒沟村振里家庭农场负责人孙振里算了几笔账:家庭农场向厂家批量化优惠采购农资,耕、种、管、收实现规模化机械作业,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种植效益,每亩地纯收入比普通农户种植平均高出500元。村民把土地托管后,植保全部机械化,肥药洒得匀,还省钱。

如果不想“闲”着,也可以在家庭农场务工增收,村民郭艳龙就是其中一员。郭艳龙种粮是行家里手,多年前将自家的16亩地托管给家庭农场,现在他又在家庭农场里打工,每年的务工收入就有1万多元。

“过去种地靠天吃饭,遇上天灾颗粒无收。现在好了,家庭农场统一机种机收和精准田管,粮食由企业收购,我挣上了托管收益和工资性收入两份钱,省心省力又增收。”郭艳龙高兴地说。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创新发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村级社及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土地托管服务,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加快发展农产品收储、烘干、加工、销售等“后半程”服务,不断提升土地托管服务产业化、体系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

孙振里边往地里走边介绍,这个形似圆规的水肥一体喷灌机代替了水渠、水泵,一次就能浇完四五百亩地;伸展着长臂的自走式植保机代替了背负式打药机,不脏鞋就能“搂草”;物联网、大数据搭建的智慧农业共享平台代替了“老把式”的经验,因地施策、精准种粮。

土地全程托管,实现“一减七增”。孙振里解释说,新模式不仅减少了土地撂荒现象,而且整合了碎片化土地,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种植面积也增加了;通过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平均亩产增加了;最终算下来,农民收入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稳定增长;家庭农场不仅增强了服务能力,更增加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径。

随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村民们从土地托管释放的红利中尝到了甜头,克勒沟村振里家庭农场土地托管服务已覆盖周边3个村庄,托管服务面积400余亩,村民们真正实现了“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

农时不等人,春日胜黄金。村民们拓宽了增收致富渠道,钱袋子越来越鼓,小日子越过越甜,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

责任编辑:李亚萍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