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丨“坝上薯农”务工忙
来自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4月19日,薯农在张北县小二台镇小二台村播种马铃薯。 河北日报记者 王峻峰摄
河北日报记者 王峻峰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4月19日上午,在位于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的张家口市大农种业有限公司,戴着各色头巾的妇女围坐在院里,熟练地切着马铃薯籽种。
一手拿着马铃薯,一手拿着刀具,仔细切块,然后放进筐中,59岁的德胜村村民靳连珍干起活来一丝不苟。“切籽也是技术活儿,刀具要严格消毒,还要找好‘芽眼’,每块土豆都留有‘芽眼’才能保证成活率。切籽每天能挣120元,这活儿差不多能干20天。”
当前正是马铃薯播种季节,在张家口市大农种业有限公司,像靳连珍一样正在切马铃薯籽种的工人有130人。而在张北县,像靳连珍这样在马铃薯产业链条上务工的有4万余人,他们有一个响亮的称呼——“坝上薯农”。
张北县作为全国主要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和商品薯生产基地,打造了集“种薯繁育、商品薯生产、仓储物流、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带动4万余人稳定增收致富。2022年,张北县申报的“坝上薯农”获评张家口市市级十大劳务品牌。
“马铃薯产业用工非常多,组培、播种、管理、收获、仓储等一系列环节都需要工人,忙的时候一天用工100多人。去年,我们光给工人开工资就将近400万元。”张家口市大农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进凯说。
离开张家口市大农种业有限公司,驱车2公里就到了小二台镇小二台村。住在张北县城的田志强在这里承包了200亩土地,今年全部种马铃薯。他雇了40多个薯农,已经忙碌了好几天。
地里,薯农正在进行马铃薯播种作业。一辆车,四个人——一人开拖拉机,两人盯着播种机的运行,一人跟在车后面查看播种情况。
拖拉机司机董海来自德胜村,是个已经干了十几年的“老薯农”。与一般薯农不同的是,董海购置了全套农机,带着农机打工。
“别人的工资是按天计算,我的是按亩计算,一亩地300元,从耕地到收获,凡是用到机器的环节都由我负责。加上这户,我今年要负责1000亩地,纯收入应该能超过20万元。”说话间,董海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