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三个一”打造思政“金课”
来自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积极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河北“三个一”打造思政“金课”
3月10日,河北师范大学师生代表60余人赴西柏坡开展革命文物融入思政课暨大思政课实践活动。 河北师范大学供图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近日,记者采访了当时参加座谈会的我省6位教师,和他们一起重温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畅谈5年来他们和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起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创新举措,探讨如何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金课”和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的密码。
一堂“金课”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世界首创、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态清淤智能化一体平台船‘太湖之星’首次投入使用,每日可稳定清淤5000立方米……”3月8日,石家庄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一10班的政治课上,思政教师梁春华聚焦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给学生播报时事热点。
“这个新闻里哪个要素代表的是新质生产力?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梁春华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热点新闻,每次“抛”出的问题都能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
通过像剥笋一样讲理论,由因到果、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层层讲清、层层递进,真正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这样的思政课堂深受学生的喜爱。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梁春华一直牢记在心。
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梁春华所在的石家庄市第二十四中学,创新工作方法,打破学科教材、校本教材、课程课堂、活动课堂等教育要素之间的壁垒,将思政育人全方位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博大精深。
“我们充分发挥显性思政课堂的主体作用,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结合国家发展实际和学生生活体验,理直气壮地把这些内容讲实、讲深、讲活、讲透。”梁春华说。
思政教育贯穿于从儿童到少年再到青年的整个过程。打造思政“金课”还要立足不同学段,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学习特点,围绕不同定位和功能,讲出不同的层次、意境和水平。
作为河北省大中小幼思政一体化实验校,石家庄市东风西路小学教师白茹对此深有感触。
“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最关键是解决教学一体化,也就是如何让各学段的教学内容有序进阶、协同推进。”白茹表示。
记者采访发现,近年来,思政课堂教学“新配方”,加上思政课教师的“精工艺”,让思政教育入情入味、入脑入心。越来越多的高品质思政课让学生听起来能解渴、学起来有共鸣、品起来增回味,学生的到课率、抬头率“水涨船高”。
一个转变
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的变革
激昂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唱出抗大青年蓬勃的青春活力和豪迈的革命气概;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生动演绎乡村教师扎根乡土、敬业奉献的感人故事……
2023年暑假,河北师范大学、邢台学院师范生联合举办“教育强国师范初心·奋进筑梦 踔厉前行”实践育人活动,两所学校的师生走进前南峪,在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学抗大校歌、讲抗大故事,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为今后前行之路积蓄力量。
近年来,河北师范大学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仅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就有1697支社会实践队近1.6万名师生奔赴北京、河北、云南、西藏等11个省份,开展与现实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思政小课堂不能脱离社会大课堂,要实现思政课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的有效交互,让学生在社会实践这一‘行走的思政课’上俯下身子做实事、放下架子学本领,在‘自找苦吃’中‘自我蝶变’。”河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黄福元表示。
不仅是河北师范大学,据了解,截至目前,我省建成115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将思政课堂搬到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第一线,推动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
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只靠课堂上的教育灌输,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都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9月30日,是烈士纪念日。每思祖国金汤固,便忆英雄铁甲寒!和平时光里生活的我们,做好本分,就是对烈士们最好的纪念……”这是去年国庆假期后,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教师孙育红在《班级成长足迹》中和学生、家长分享的内容。
孙育红,既是一名思政教师也是一名班主任,为了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她坚持每天写一篇《班级成长足迹》,这个习惯她已经坚持了13年,她的“心灵思政”成为照进学生心中的一束光。
“思政育人不是简单说教,通过思政元素与现实有机融合,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深受教育。”孙育红表示。
一支“铁军”
思政课教师队伍“引领力”不断提升
“柴老师,如何当好一名思政教师?快给我们支支招吧。”2月26日,春季开学的第一天,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位青年教师兰美丽、叶盛杰、张雪娇、王伟光就结伴来到柴艳萍教授的办公室,向她请教如何上好思政课。
这四位教师都是2023年博士毕业的,这学期他们都将开启人生的重要时刻——走上讲台,给大学生们上思政课。
“思政教师只有坚定信仰,站稳立场,才能教好书育好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只有自己真信、真学、真懂、真用,才能感染人、影响人。”柴艳萍教授开门见山地表示。
她从师德师风建设、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科研支撑教学等几个方面,给四位青年教师传授经验。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柴老师讲得投入,青年教师听得着迷。
近年来,河北经贸大学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传帮带”,引导思政课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柴艳萍是国家级教学名师、河北省教学名师,2021年她负责的工作室获评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和河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2022年河北经贸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还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这几年,学校不断加大思政课教师的招聘、培养、激励等力度,思政教师队伍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不断加强,广大思政课教师教学和研究水平得到了整体提升。”柴艳萍说。
不仅是河北经贸大学,几年来,我省各地各学校都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截至目前,我省高校专兼职思政课教师的师生比1∶318、辅导员师生比1∶187,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是讲好思政课的重要保障。2019年参加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回来后,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朱月龙一直在致力于将“我”变成“我们”。
朱月龙认为,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果要在“真、诚、广、美、活、新”几个字上,教师首先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在教学中要有认真的教学态度和严谨治学的精神,所讲授的教学内容要展示出多彩性,教学语言力求精练、精彩、经典,教师还要把科学前沿的最新成果和教学内容相结合,使教学常变常新,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感召力。
“近年来,学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广大教师荣誉感和责任感大大增强,广大青年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高度认同,‘四个自信’显著增强,充分彰显了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朱月龙表示。(河北日报记者 陈华)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