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美好生活抬头见
来自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
民间俗称“龙抬头”的日子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大仓满、小仓流……
从这一天起
田间莺飞草长
地里农耕忙
一年的辛劳就从这天开始了
- 节 日 由 来 -
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龙抬头”的到来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人们迎龙求雨祈丰收。
新华社发(李志军摄)
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因为龙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苍龙醒来,春回大地,也为人间带来一年的吉祥和好运。人们在今天敬龙祈雨,祈求丰收,重新开启春耕秋收的劳作,憧憬一年的好兆头。
- 节 日 习 俗 -
这天起,万物复苏
人们在和煦的暖阳下
剪头发、吃龙耳、赏春花……
五种习俗,五种祝愿送给你
二月二,剃龙头
祝你一年都有精神头!
新华社发(范晖摄)
二月二可谓“中国传统理发日”, 民谚云“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中写,清代男子薙发(薙同“剃”),但正月有不动刀的“禁忌”,因此,一到“二月二”,皆“于是日栉薙,盖取‘龙抬头’之意”。借龙抬头之吉时,孩子“剃喜头”,健康长大,出人头地。大人“剃龙头”,辞旧迎新,鸿运当头。
二月二,吃龙食
祝你吃嘛嘛香胃口常在!
新华社发(葛庆钊 摄)
为取吉利,二月二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 吃油炸糕为“吃龙胆”, 吃麻花为“啃龙骨”,饼也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此外,“二月二吃豆豆”,不少地方当日还有炒豆子、吃豆子习俗。
二月二,春耕节
祝你丰衣足食绰绰有余!
新华社发(王怡宁摄)
在以农为本的古代,劳作是古人生活常态。每年有一天,哪怕是养尊处优的皇帝,也得出宫带头“劳动”一回。这一天,就是“龙抬头”的二月二,称得上我国古代名副其实的“劳动节”。此时节,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因此,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北方广传“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二月二,占鳌头
祝你功不唐捐逢考必过!
传说,农历二月初三为掌管功名禄位之神文昌帝君的生日。他曾73次化生人间,清廉仁厚,玉帝便让他执掌科甲,主持文运功名,后人求学便祭拜他。古代,小孩子会在二月初二入学念书,饱含父母“望子成龙”“占鳌头”的期盼。
二月二,踏青节
祝你一步一欢喜!
新华社发(田晓丽摄)
宋朝把二月二指定为百花生日,名曰“花朝节”。到了元朝,又有“踏青节”之称,费著《岁华纪丽谱》记有,“二月二日,踏青节。初郡人游赏,散在四郊。春游千万家,美人颜如花。三三两两映花立,飘飘似欲乘烟霞。”“何日同宴游,心期二月二。”轻衫,细马,春年少,此时节,日子如诗,时光含香,好景却不长,愿你不负良辰,一步一欢喜。
“龙抬头”,好兆头
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季节里
许下美好的愿望吧
提振自己的精神头
让好运,从这头直到那头
愿我们每个人
不负春光、不负自己
编辑:曹秦雨
AI设计:曹旭
(综合自央视新闻、新华社、燕赵晚报、人民日报微博、中国新闻网等)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