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国两会·民生热议丨培育特色产业 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来自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代表委员建议
培育特色产业 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1月29日,内丘县小辛旺村的智能温室花棚内,花农在管理蝴蝶兰。 河北日报记者 赵永辉摄
如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
出席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表示,应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大力培育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壮大集体经济,让农民腰包鼓起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我们抓住绿水青山做文章,探索出一条乡村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全国人大代表、灵寿县车谷砣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春芳说。
车谷砣村地处太行山脉深处,曾是一个贫困村。2022年,车谷砣沟域入选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示范区。2023年,村里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14300元。
陈春芳代表介绍,如今,车谷砣村“农业+旅游+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兴起,一方面发展特色农业,扩大野生猕猴桃和五岳寨绿茶、砣山古茶、中药材的种植规模;另一方面,抓住休闲康养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机遇,将传统农家乐升级为太行山特色民宿,联合沟域内4个村共同打造了“中国·车谷砣康养旅游度假区”。
“今年,我们将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扩大特色农业种植面积,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同时提升度假区品质,推动游客从‘一日游’向‘过夜游’转变,带动村民多渠道就业增收。”陈春芳代表说。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贸促会会长刘劲松认为,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接二连三”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路径。
“要破解农业产业链条较短、效益不高等问题,着力打造集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让农民能够在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分享收益。”刘劲松委员说。
刘劲松委员建议,支持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到农业主产区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促进特色优势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拓展乡村产业增值增效空间。
“还要以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刘劲松委员建议,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分”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有效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的功能,发挥多元经营主体的优势和作用,探索完善“土地流转+生产托管”复合经营模式,引导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一篇大文章,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河北经贸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彦丽说。
马彦丽建议,乡村产业振兴要充分发挥地域特色,挖掘乡村的自然、文化、历史等独特资源,如绿色农业、乡村旅游、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等,通过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模式,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链。
“在鼓励和支持农民创新创业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很关键。”马彦丽建议,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尽可能让农民参与进来,形成企业和农户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河北日报记者 李冬云)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