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京津冀 一起过大年|看老戏楼咋样“活”起来
来自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1月31日清晨,天津细雪霏霏。位于老城厢闹市的百年老建筑天津广东会馆有了些许“曾经”的曼妙味道,“欢乐京津冀 一起过大年”主题宣传采访团行走至此,不经意间邂逅了一场跨越百年的惊喜。
1月31日,天津市广东会馆内表演京剧衍生节目《天官赐福》。 纵览新闻见习记者 黄雨晗摄
■ 戏剧博物馆喊你过大年
“过年唱大戏、送福送吉祥,你看介不就来了嘛,正演着这出叫《天官赐福》……”台上演得热闹,台下这位解说的天津伯伯余翔瑞急切地彰显着自己老观众的身份,急于“剧透”的心碰上地道的天津腔,让他絮絮的注脚“哏”得那么彻底。
“欢迎诸位过年还来,正月初三到初八,咱这天天有戏,出出讲究,《游龙戏凤》《四郎探母》熟吧?《玉堂春》《遇皇后·打龙袍》那更没得说,咱就来个‘你方唱罢我登场’,来个博物馆里过大年!”天津戏剧博物馆负责人何川一顿“喊麦”版输出引得叫好声回应声一片。
天津广东会馆建成于1907年,是旅津粤籍商人联络乡情的场所。1986年依托会馆原址,全国第一家专业性戏剧博物馆——天津戏剧博物馆正式成立,著名剧作家曹禺曾任名誉馆长。2001年6月,天津戏剧博物馆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连续上演如此精彩的夜间大戏,对我们来说也是头一回,但是咱有底气啊,过年的大戏我们要请天津京剧院的青年台柱子们。”何川信心满满。
■ 修归修,老味道不能丢
成都的杨琳和郑州的胡天天是一对小情侣,坐在戏台前,边看演出边小声念叨:“总觉得这个老戏台样式跟哪儿都不一样。”
旁边的何川笑道:“你们观察得确实仔细,这座传统戏楼的舞台是‘伸出式’的,就是台在前,幕在后。现在我们一般见到的现代大剧院的舞台都是‘镜框式’的。”
不止于此,这老戏楼的台口也很是与众不同,没有角柱。这是因为规划之初运用了一些西洋建筑的设计原理,引入了西洋钢拉杆。拉杆从两侧拉起,重达6吨的藻井被悬空设置在舞台上方,十分稳固结实。这就让广东会馆戏楼成为全国唯一一座没有立柱的“伸出式”舞台。
但由于年久失修,如此“风姿卓然”的戏楼曾一度出现安全隐患。2020年7月,广东会馆正式闭馆,耗时一年多进行馆内修缮。“我们的修缮工作一直严格遵循古建筑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不改变其建筑风格和木制建筑结构的前提下进行加固和修缮,对广东会馆的瓦面、屋面漏水、减重负荷以及糟朽的木构件进行更换和修缮。我们计划2024年对广东会馆的监控系统进行提升改造。”何川说。
青砖灰瓦配上古朴的牌匾,像一张隔着漫长岁月的老画,有一种静态无言、韵味十足的美……突然,戏台上“躁”起来了,鼓乐胡琴纷纷登场、说相声的抖落一地包袱,满堂都是此起彼伏的掌声、喝彩声、笑闹声,似乎一切都变得灵活跳脱,这种“小年轻”的状态似乎也是极好的。最有趣的是,这一静一动、一老一少的调性之间似乎只隔着一个“活”起来。
■ 让年轻人进得来带得走
“你看我这环,诶,开了!”台上演得精彩,台下看得开心,老戏法加入新元素,格外有看头。观众当中不乏年轻面孔。
春节期间,天津戏剧博物馆要举办“千年古彩戏法,今日传承不息”国家级非遗项目体验活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肖桂森及其众弟子现场展示古彩戏法。此外,馆里还将举行“天津特色非遗节目展示”体验活动,相声、快板、魔术、京剧衍生节目《天官赐福》、变脸等随机展示,让参观者充分体会文旅融合的新型旅游模式。
“给你看,这是我刚买的戏曲文创卡片,等我盖个章去。”看着00后小姐姐远去的背影,何川笑了,“怎么能让年轻人愿意走进来,有的看有的玩,还能带点满意的文创走,一直是我们在琢磨的事。”
“来,带你去看看这馆里的两处‘镇馆之宝’。”顺着何川的指引,记者注意到大戏楼舞台正中的巨幅彩色镂空木雕“天官赐福图”,其雕刻之精美让人惊叹,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另一处则是会馆四合院拜师堂东山墙上方的立体砖雕,是馆内现存最完整、最精美的原始砖雕,而蟠龙砖雕有镇宅辟火的寓意。
“快来看我发现了什么!河北梆子、丝弦、哈哈腔,还有这个这个这个都是我们河北地方戏!”采访团那边传来惊喜的呼喊声。原来在拜师堂东、西两侧陈列的《中国戏曲剧种名录》中有着共计300多个剧种的记录,全国游客来到这里可以追根溯源,寻找自己家乡的剧种。
唱大戏、展非遗,能看能玩能参与,老戏楼“活”起来离不开年轻人。介都过年了,戏剧博物馆是个好地方,该来您得来!(河北日报记者 韩 莉)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