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 | 寇学臣委员:整合石家庄书法文化资源 打造“汉字书写”城市文化名片
来自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寇学臣委员
纵览新闻记者 宗苗淼
“汉字书写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脉络,而石家庄有极为丰厚的汉字书法遗存。”1月21日,在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河北师范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寇学臣提出建议,将“汉字书写”打造成石家庄城市文化名片。
“新乐市有伏羲台,‘伏羲氏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为汉字的形成创下了肇始之功;平山县中山国遗址出土的‘中山三器’,以典型的‘中山篆’续写了战国时期的汉字文明和书法辉煌;元氏县的封龙山汉碑,为篆书向隶书过渡时期的典型书风,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正定县隆兴寺的《龙藏寺碑》被誉为‘隋碑第一’;鹿泉区的土门关,是颜真卿《祭侄文稿》的创作背景地,此作在书法史上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对于石家庄的这些贯穿整个中华文明史的书法遗存,寇学臣委员如数家珍。
寇学臣委员表示,2010年,石家庄市教育局等四部门在自己的建议下推出“规范汉字书写百千万工程”,目前石家庄已有连续举办14届“汉字书写节”的经验积累,建立实验学校235所,培训教师6000余名,受益师生达60万余人次,为全面提高市民的规范书写意识、汉字书写水平、书法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寇学臣委员建议,石家庄要站在文化赋能城市的高度推进“汉字书写”名城建设。通过举办“中国汉字书写节”,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稿,让全国书法爱好者因“汉字书写”而向往石家庄。同时,对石家庄的书法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整合,打造一条“真(龙藏寺碑)——行(祭侄文稿)——隶(封龙山汉碑)——篆(中山篆)”的书法文化精品旅游路线,彰显石家庄书法特色和文化底蕴,面向全国公众讲好“汉字书写”名城背后的故事。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