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河北籍收藏家梁清标与《千里江山图》 的题签之缘

2024-01-11 07:24:33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1月9日,“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河北特展”在河北博物院正式开幕。集中展示了大系收录的河北籍画家、河北藏画、画中河北,并首次专门挖掘阐释了河北籍收藏家梁清标在中国鉴藏史中的杰出贡献。

展厅内,放大1.2倍的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长卷灯光特效图旁围满了观众,沿着灯箱漫步,仿佛每个人都可以和另一个时空的王希孟来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千里江山图》曾是真定(正定)梁清标的藏品,作为明末清初著名的收藏家,梁清标一生中收藏了600多件稀世珍品,堪称收藏界中的“大咖”级人物。

梁清标题写的《千里江山图》外签

为官三起三落不随波逐流

梁清标(1620—1691年),字玉立,一字苍岩,号棠村、蕉林。明朝末年出生在真定(正定)一个官宦世家,祖父梁梦龙是嘉靖年间的进士,曾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为官享有清名,世人称“梁阁老”。

梁清标幼年过继给任南雄知府的叔父梁维基,他在富有儒家精神的家庭中长大,自小接受入世、兼济天下的理念,崇祯十六年(1643年),考中了明朝最后一榜进士,入翰林院庶常馆深造,后任庶吉士。清军入关后,顺治十三年(1656年),官至吏部尚书。

史书记载,梁清标为官继承了梁家的祖训家风,以“公辅之器”“治国安民”为人生理想,从政后表现出了不随波逐流的清高气质。

首先,由于性情率真,顺治十六年(1659年),梁清标遭人弹劾,连降三级。后来康熙三年(1664年),又重新被起用,担任了礼部尚书。康熙六年(1667年),47岁的梁清标受命任会试主考。当时鳌拜专权,很多官员依附于鳌拜,梁清标对鳌拜敬而远之,因此受到了排挤又被革职。不过康熙皇帝对这位才子念念不忘,在出巡真定期间,传诏让梁清标陪驾,后下旨起用他补刑部尚书。第二年调任户部尚书。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梁清标破例以户部尚书的职衔兼任兵部尚书,事业达到了人生巅峰,可谓权高位重。可惜好景不长,由于举荐官员失职,他又被连降三级。一生官场三起三落,波折横生,政途坎坷。

纵观梁清标的一生,虽然几度升迁,几度革职,但总的来说还算有惊无险,平安终老。第二次革职后,梁清标返回乡里,摆脱案牍之劳形让他欢喜。《正定县志》载,当时的他“翩然归里,手揖蕉林书屋,赋诗饮酒,优游泉石,有焉之志”。自此,开启了他在艺术收藏史上精彩的一页。

蔡京的题跋

蓄古书数十万卷

梁清标生平好学,尤其喜欢收藏历代名家的字画。他“蓄古书数十万卷”,所藏历代书法、名画尤为珍贵,有“收藏甲天下”之誉。凡是经梁清标鉴定收藏盖有“棠村审定”或“蕉林书屋”印鉴的,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家闲居的那段日子里,梁清标建起了蕉林书屋,让自己的珍品收藏有了一个安身之所。为了使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秘藏,梁清标从自己大量的藏品中精选出了九位书法家的作品,请人精心摹刻成《秋碧堂法书》。这本书因保持了原墨迹的神采风韵,在清初成为很有影响的书法名帖。

梁清标一生著述甚丰,有多种诗文集行世,著有《蕉林诗集》《蕉林文稿》《蕉林随笔》《棠村词》等诸多文集。在《落日行》中,他写道:“谷贱伤农古所叹,鬻儿卖女死道途”“百战苦为封侯计,万家祁寒夜流涕”,鞭挞时政弊端,内容使人警醒,感怀时事,忧国忧民,心系苍生。

梁清标的文化修养深厚,对历代书画鉴赏力很高,古代书画经他鉴定并盖有收藏印章的,绝大多数是真迹。他的藏品中,除了流传已久、见于前贤著述的宋元名作,还有许多未见前人著录、没有前贤题记的艺术真品。当时人们说,私人收藏家以数量论,当推项元汴;以质量论,当数梁清标。

清初“南画北渡”的核心人物

“南画北渡”,是指书画藏品从南向北转移、鉴藏标准的变化以及北方收藏中心兴起等,时间大致发生在明末至清乾隆期间。

明朝中后期,书画收藏主要集中在南方江浙一带,严嵩、项元汴、王世贞、李日华等都是当时的收藏大家。明亡以后,名人书画精品成了商人们争相猎逐的对象,原来收藏比较集中的书画藏品逐渐分散开来,向梁清标、孙承泽、高士奇等为核心的北方藏家转移。

作为“南画北渡”的核心人物,这个时期是梁清标收藏书画的高峰。他雇用装裱高手张黄美,专门从事南北双向的书画买卖。书画经纪人张则之是梁清标购买字画的关键人物,相继为他购买了大量书画精品,如现在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北宋画家郭熙的《幽谷图轴》。

梁清标与《千里江山图》

梁清标与《千里江山图》也有不解之缘。细心的观赏者可能注意到《千里江山图》画卷上并没有画家王希孟的题款,这是咋回事?在当时这是常见现象,或许王希孟会像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一样,题在画中某个树丛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发现,但不一定有收获。

我们看一下蔡京的题跋,原卷仅蔡京题跋提及作者叫“希孟”,应该是作者的“表字”,宋元文献和画卷本身上都找不到“千里江山图”这个名称和作者的姓氏,也没证据显示此“希孟”姓“王”。如果我们有机会仔细观察蔡京题跋的绢面和画作绢面也会发现,两种绢面质地并不一致,并且蔡京题跋的绢面破坏严重,显然是经过修补的。而且,蔡京的题跋也并未暗示画面的内容。今天我们能够找到的最早的名称与作者来自于梁清标为此图题写的外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从梁清标开始,这个作者终于有了完整的姓名——王希孟,并且,在两个题跋和画作的接缝处,梁清标分别加盖了自己的藏印,以显示这三者之间紧密的关系。

通过对《千里江山图》画面印章和题跋的梳理,我们可以大概了解此画的收藏与流传过程。其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由宋徽宗赵佶将画赐给蔡京。自1252年南宋淳祐十二年至1303年元大德七年一直被书法家普光收藏。至清初被梁清标收藏。从清乾隆等多方印可知该画之后进入清内府,并于1929年由溥仪赏赐予溥杰。民国时期被盗出皇宫,流落民间。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收回,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燕赵都市报综合)

责任编辑:高小茹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