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丈夫酒后殴打妻子致其死亡 关于家暴你一定要知道→

2024-01-04 11:12:02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近日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一名镇干部王某某家属

在网络发布视频称

王某某在2023年12月中旬

被其丈夫唐某某酒后施暴失手致死

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新城区分局

2024年1月3日发布警情通报

众所周知

家暴往往是披着“家”的外衣

对亲近的人进行伤害


但是不少人对家暴认识并不全面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什么是家暴?

家暴包含什么行为?

如何保护自己?

↓↓↓

来源:央视新闻

家暴如何界定

2016年3月1日

我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

202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将

禁止家庭暴力

作为婚姻家庭的禁止性规定

明确写入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明确指出家庭暴力

是家庭成员之间

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

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

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经济控制

禁止伴侣赚钱、经济剥夺、严格限制一方消费,导致精神压力和恐惧。

精神虐待

侮辱、贬低、羞辱、恐吓、故意损坏对另一方来说很重要的东西。

威胁

威胁伤害个人、儿童、家庭成员或宠物。

活动监控

不允许对方使用电话、限制其与朋友联系,对其进行跟踪等。

冷暴力

对家庭成员冷处理,给对方带来精神压力。

性暴力

违背本人意愿,强迫发生关系,或其他性行为。

▲注意

由于男女体型、体力等生理差异,在很多曝光的家暴事件中,家暴受害者通常都是女性。但这并不代表男性不会遭遇家暴。

家暴也不止发生在伴侣之间,父母打孩子也是家暴。

简言之

暴力形式=身体+精神

保护群体=家庭成员+其他共同生活的人

对家暴的正确认识

1.家暴往往重复发生:家庭暴力存在蜜月期,施暴人通过口头或行为进行忏悔道歉,获得原谅,直到下个暴力周期的到来。

2.家暴也有“代际传承”:孩子长期生长在暴力环境下,可能形成家暴的代际传承。

3.家暴比想象中更普遍:调查表明,24.7% 的女性在婚姻中曾遭受家暴。

4.逃离家暴并不容易:长期遭受暴力后,受暴人会处于心理上的瘫痪状态,她们从无数次的挨打中意识到,自己无力阻止另一半实施暴力。

5.社会压力,让逃离家暴变得更难:“离婚丢人”、“孩子没有完整的家”等等,都是受虐人离不开的主观原因。

6.被家暴不是受害者的错:家暴真实的原因,只有施暴者想要从各个方面对另一半加以控制,任何过错都不能成为被打的理由。

面对家暴,拿起法律武器

1.收集证据

提供家庭暴力支持资源。比如:医疗记录、文字电话记录、照片视频、曾打砸坏的物品物证、亲友证词等。

2.拨打热线电话

全国妇女维权热线:12338

全国妇女反家暴热线:16838198

此外,社会上也有一些公益性质的,针对家暴的服务机构和援助律师,可以为被家暴的受害者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比如全国首个反家暴救助的公益小程序“家暴救助”等。

3.就近求助

如果情况很紧急,记得可以先跑去邻居家,请他们帮助或报警。也可以向自己所在单位、居委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 、警察局反映或求助。

4.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遇到家庭暴力,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保护范围包括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必要时可替对方申请。

一是由公安机关出具的告诫书,主要针对不足以进行治安管理处罚的轻微家庭暴力;二是人民法院签发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可以预防和制止施暴人再次施暴。

5.寻求临时庇护

携带好重要物品、钱、身份证、驾驶证等,提前物色可落脚点。也可以到政府设立的临时庇护场所获得临时生活帮助。

学会识别有家暴倾向的人

1.情绪控制力较差的人可能会有家暴倾向

这些人遇到一点小事就会大发脾气,甚至气到身体发抖,如果再有一定的冲动性,就很可能实施暴力。

有些人控制力比较差,是由大脑结构异常导致的,比如一般人喝了酒以后,会在酒精影响下导致大脑控制力降低,而有些人没有酒精的影响,控制力也比较差。

和伴侣交往前期,可以观察和想办法了解对方的家人,如果其家人有暴力的行为就要警惕。

2.控制欲比较强的人也可能会有家暴倾向

这些人在工作中对下属、同事的控制欲强,如果不按照他的想法行事,就可能发脾气,要求重新做。在家里,这类人可能会对一些细节有着极强的控制欲,如果没有按照他的要求做,就可能产生冲动行为。

在恋爱相处的初期,如果对方对穿着等生活细节有极强的控制欲,或者要求你不能和异性有接触,就要警惕。

3.对猜忌心比较强、内心比较敏感的人可能会有家暴倾向

一些异性间的正常接触,在猜忌心比较强的人眼里可能就是“出轨”。比如和别人聊了一会儿天,对方就要问聊了多长时间、聊了哪些内容,还要翻看手机,甚至是跟踪。这些敏感多疑的人对这段关系充满了不安全感,伴侣的很多行为都可能会引起他们的不满,由此就会产生暴力行为。

4. 从疾病的角度来看

冲动型人格障碍患者、反社会型的人格障碍患者、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偏执型精神障碍患者实施暴力的可能性也会相对高一些。值得注意的是,酒精依赖引起的行为障碍患者实施暴力的可能性也比较高。因为长期饮酒会导致人的控制力减弱、人格改变,变得非常冲动,从而容易实施暴力。

面对暴力

不要忍气吞声

反家庭暴力

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

对家暴“零容忍”是社会共识

更是社会态度!

(综合自央广网、广东科普、平安新城V、丁香生活研究所、北京女性)

责任编辑:王静宇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