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周刊·人物丨沧州“帮烈士寻亲”志愿者团队:一组烈士画像背后的四年寻找
来自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阅读提示】
12月22日,沧州市县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沧州“帮烈士寻亲”志愿者团队志愿者,一起前往吴桥、泊头烈士亲属家中,为烈士送画像。
沧州“帮烈士寻亲”志愿者团队2019年成立,志愿者中有律师、记者、退休干部、大学生。4年多时间里,团队寻访了200余位烈士的家乡,为76位烈士找到亲属,并参与了为烈士画像的一系列工作。
“让这些为国家、为人民牺牲的烈士被更多人铭记、缅怀”
12月22日,冬至。吴桥县于集镇单家店村。
踏着尚未融化的积雪,沧州市、吴桥县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工作人员,沧州“帮烈士寻亲”志愿者团队志愿者,一同到樊书珂烈士侄子樊占团家中送烈士画像。
“画像上的大伯还这么年轻,而我已经老了。”57岁的樊占团老人双手接过樊书珂烈士的画像,轻轻抚摸着,“我的大伯终于‘回家’了。”
樊书珂烈士1927年出生,沧州吴桥人,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11师战士,1948年在山东省桓台县牺牲,牺牲时只有21岁。
“大伯没有留下后代,如果他还活着,我一定照顾他到老。”樊占团抚摸着照片,眼里含着泪。樊书珂烈士生前没有留下一张照片,这幅画像是志愿者参照樊占团父亲的照片绘制的。
看似简单的一幅烈士画像,却是多方努力才有的结果。
沧州“帮烈士寻亲”志愿者团队的成立,来自沧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志愿者的共同推动。
2019年3月,沧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青县、沧县联动,为志愿军烈士许玉忠找到了家乡。同年4月,《沧州日报》刊发《求扩散!帮4位疑似沧州籍烈士找亲人》一文,报道安徽志愿者年介涛为沧州籍淮海战役烈士寻找亲属的事迹。
以此为契机,沧州市县两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工作人员、沧州日报记者、爱心志愿者共同组成了“帮烈士寻亲”志愿者团队。《沧州日报》还开设了“帮烈士寻找亲人”公益专栏,持续报道寻亲进展。
4年多时间,这支公益志愿者团队已经发展壮大到80余人,寻访了200余位烈士的家乡,为76位烈士找到亲属。
团队逐渐形成业务部门和社会公益志愿活动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多渠道收集寻亲信息,由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下发至乡镇、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分级分类查找,有疑难问题组织志愿者共同查找。
为烈士画像,缘起于为烈士寻亲。
2022年5月,《沧州日报》记者周洋发出多篇报道,沧州“帮烈士寻亲”志愿者团队联合山东志愿者,为1948年牺牲并安葬在山东省桓台县的樊书珂等8名解放军烈士寻亲。
解放战争期间,以沧州籍战士为主组成的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11师18团,曾参与解放桓台县城的激战。有8名无名烈士的遗骨安葬在桓台县唐山镇八里庙村解放战役革命烈士陵园。
“18团里有很多是沧州吴桥、东光、南皮一带的人,由此我们推断,也许这8名无名烈士中,就有沧州籍的战士。”周洋说。
沧州“帮烈士寻亲”志愿者团队王吉仓、张华等志愿者,查阅了东光、南皮、海兴、盐山、吴桥等县的烈士英名录,并根据“1948年3月牺牲于桓台”的信息,找出了20多名烈士的资料。
经过多方比对,最终确认樊书珂、郑希成等4位烈士仍安葬在牺牲地,并与烈士亲属取得联系。4位烈士极有可能与安葬在山东的8名无名烈士有交集。
周洋的报道引起了浙江志愿者叶庆华的关注。叶庆华2021年成立了“为烈士画像”公益团队,志愿者是来自全国各地美术专业的大学生和美术协会会员。叶庆华被沧州、桓台两地志愿者接力寻找无名烈士的行动感动,表示想为这些牺牲在山东的沧州籍烈士画像。
随即,周洋帮助沧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叶庆华建立联系,沧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全市征集。目前有24位烈士的家属有意愿且能描述烈士基本相貌,参与了这项活动。
“很多烈士的老照片已经模糊不清,甚至很多烈士没有留下照片,只有一个名字。志愿者参考亲属描述的烈士容貌、烈士亲属照片,再现烈士的容貌,让这些为国家、为人民牺牲的烈士被更多人铭记、缅怀。”叶庆华说。
2019年4月,沧州“帮烈士寻亲”志愿者团队成员在黄骅市烈士陵园查阅黄骅市烈士名录。周洋摄
“每一个细节都让人震撼,我们多找到一条信息都是对英灵的告慰”
2020年8月,周洋写了一篇报道《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还原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十一师征战史——那些英勇善战的渤海子弟兵》,其中提到了一位英雄连长刘思如。
年介涛老人看过文章后联系淮海战役纪念馆,查到了刘思如烈士的信息:刘思如,原黄骅二区徐庄子人,特等功一次、一二等功各一次,三等功两次,职务为连长,安葬在安徽省怀远县小张庄。
然而,在沧州黄骅,却没有找到与这位战功卓著的英雄连长对得上名字的烈士。
“在地图上搜索,发现黄骅、海兴一带有多个带‘徐庄子’的地名,其中王徐庄子村有烈士,但没有刘思如烈士信息。”志愿者王吉仓还查找了黄骅县志、黄骅市志和中华英烈网,依然没有“刘思如”。
一筹莫展之际,在一本《中捷友谊农场党史资料选编》中,王吉仓发现一位名为“刘仕如”的烈士信息:刘仕如,1924年出生,籍贯徐庄子,1948年牺牲,为渤海军区十九团一营二连某排排长。
“黄骅、中捷农场一带,si、shi都读作shi。由此推断,‘刘思如’烈士很可能就是‘刘仕如’烈士。”王吉仓说。
再查中华英烈网,“刘仕如”烈士信息比之前查到的更详细:1924年出生于河北省沧州市今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一带的徐庄子村。1945年参加革命。1948年在淮海战役中,用手榴弹炸坦克时光荣牺牲,牺牲时任渤海军区十九团一营二连一排长。
王吉仓一一比对,除了职务,基本信息都对得上。在中捷产业园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助下,志愿者们联系上了烈士的妹妹刘淑芹,确认烈士的名字就是刘思如。
在为刘思如烈士寻亲的过程中,王吉仓和志愿者们还在史料中读到一段深埋70多年的英雄往事。
曾任第三野战军三十三军政治部主任的欧阳平,在《战斗在淮海战场上》一文中写道:“敌人连续发动十几次冲锋,都被打退。阵地前硝烟弥漫,尸横遍野。上午10时,连长刘思如身负重伤,但他不肯下火线,继续跪着指挥直到牺牲……最后全连只剩下两个人。”
“‘继续跪着指挥直到牺牲’。”念到这句话时,王吉仓哽咽了,“每一个细节都让人震撼,我们多找到一条信息都是对英灵的告慰。”
志愿军烈士刘庆阁,也是在志愿者提供的一条又一条信息的帮助下,和家人“团聚”的。
2020年7月12日,网络上出现了一条寻烈士的信息——《沧州籍烈士刘庆阁长眠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静待亲人》,受到沧州“帮烈士寻亲”志愿者团队的关注。
信息中只说了烈士籍贯黄骅,王吉仓和志愿者们搜索了黄骅县志、中捷农场党史资料,又查找临近黄骅的盐山、海兴等地的县志,都没有找到关于刘庆阁烈士的任何记载。
黄骅县志区域沿革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当地一部分区域划归了天津。于是,王吉仓在网上购买了静海县志、大港区(今属天津滨海新区)志,终于在大港区志烈士英名录中查找到一位“刘庆格”烈士。天津滨海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为王吉仓提供了烈士女儿的联系方式,王吉仓最终确认,“刘庆阁”和“刘庆格”是同一位烈士。
1950年,刘庆阁成为志愿军20兵团68军204师611团的一名卫生兵,随部队开赴朝鲜。1951年11月,因负伤被转回国内,终因伤势太重而牺牲。烈士遗体归于何处,遗属当时无从得知。
从此,刘家人开始了漫长的寻找——从长春到沈阳,从丹东到朝鲜……他们走遍烈士可能的长眠之处,却始终没有音讯。烈士的女儿、侄子等亲属,曾多次到鸭绿江畔,遥望朝鲜祭拜烈士。
“终于得知烈士安葬地后,刘家人激动得‘奔走相告’,把这看成了家族的一件大事。”王吉仓去拜访烈士女儿时,烈士亲属纷纷从天津各地赶去,表达对沧州“帮烈士寻亲”志愿者团队的感谢。
“真相,有时就出现在多查的一条信息、多打的一个电话、多去的一个村庄里”
王吉仓其实是河北海岳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不过在网上的二手书商眼里,他是一位“爱买县志”的沧州人。
在王吉仓的手机里,存着几十个县的电子版县志,家中一人多高的书橱也被县志、史料填满。这些县志有省内的,也有省外的。有时为核实一位烈士的资料,王吉仓就先要买一本县志。
烈士的信息有限,在帮烈士寻亲过程中,县志资料的作用极其重要。
“有的烈士当年参军时籍贯填写祖居地,没填写实际居住地,牺牲后,由于种种原因,部队与烈士亲属失联。有的烈士最初参加革命使用的就是化名,籍贯、档案保密,牺牲后亲属无从寻找。还有的烈士牺牲在外地,因战事惨烈以及传递信息受限等原因,早已无法确认烈士安葬地。”王吉仓表示。
志愿者就像侦探,要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去伪存真,凭借零星的碎片信息查找真相。
在为淮海战役牺牲的孙金连烈士寻找亲属的过程中,王吉仓为确认烈士档案中记载的籍贯“靖远县(今盐山县一带)南马庄”究竟为何地,把海兴、盐山、南皮、孟村县志中村庄名称里有“马庄”二字的村子都过了一遍,却一无所获。
因靖远县部分划归山东,王吉仓和志愿者张晓影乘高铁到济南,在山东省图书馆查阅渤海纵队行军、转战路线涉及的各县(市)志《烈士英名录》资料。
在山东省图书馆,两人查阅了山东省25个县市的地方志、有关渤海纵队战斗历程的图书,看到有价值信息就用手机拍照。最终,拍了1433张照片。
有时查到一个陌生的村庄,志愿者们谁也不知道该找谁打听。王吉仓想到一个笨办法。
“我们可以先利用企业信息查询软件,联系同村同姓的企业经营者,再想法打听烈士亲属。”王吉仓说。
笨办法,反而成了“捷径”。抗美援朝志愿军刘庆阁、“沧州全国著名抗日英烈名录”里的李晓瑞两位烈士的亲属,都是这样找到的。
“真相,有时就出现在多查的一条信息、多打的一个电话、多去的一个村庄里。”王吉仓说。
12月22日,泊头市80岁的夏素云老人收到志愿者为其父亲夏振起烈士绘制的画像后,轻轻抚摸。 河北日报记者李冬云摄
为烈士画像,同样是志愿者用心、用力、用情,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完成。
12月22日下午,家住泊头市领秀小区、80岁的夏素云老人,收到了志愿者为其父亲夏振起烈士绘制的画像。
“画得真好!”夏素云老人嘴角带笑,眼里含着泪。画像是参照夏素云珍藏的夏振起烈士唯一一张照片绘制的,照片经过裁剪、翻印,面容已不清晰。
夏振起烈士1915年4月出生,籍贯沧州泊头。1943年参加革命,1951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安葬于朝鲜,牺牲时为中国人民志愿军63军187师战士。
夏振起烈士牺牲时,夏素云只有7岁,弟弟夏俊生只有4岁且从没有见过父亲。
“我舅舅曾去朝鲜,在朝鲜开城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的英烈墙上,一个一个寻找姥爷的名字,没有找到。”夏素云的女儿何海燕说,眼前这幅画像比照片更鲜活,给两位老人一份情感寄托。
这些有血有肉的烈士画像,是一群“00后”大学生志愿者绘制的。
19岁的唐齐,是“为烈士画像”公益团队的一员,也是沧州籍的大学生,现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大一时,学院征集为烈士画像志愿者,唐齐想都没想就报了名。她的外祖父是退伍老兵,从小她就崇敬军人。
“初稿、二稿、三稿……我们每画一稿,就要传给烈士亲属沟通修改意见。我们的目标不仅是画得像,还要画出精气神,因此特别注重烈士眉眼的刻画。”唐齐说,一幅画像从动笔到完成通常要两三个月。她报名加入团队后,已经参与绘制了安徽、山西两位烈士的画像。
熟悉烈士的亲属正在一年年减少,帮烈士寻亲、为烈士画像,带有历史的紧迫性。
“很多烈士没有留下直系亲属,只有兄弟姐妹、侄子侄女等旁系亲属,他们有的记着烈士的一些事,也有的因为长辈很少追忆而渐渐淡忘。”王吉仓妻子、志愿者赵学金说,帮烈士寻亲时间紧迫,要赶紧做,避免成为永久的遗憾。
为此,沧州“帮烈士寻亲”志愿者团队核心成员加入了“我为烈士来寻亲全国联络员”微信群,烈士信息的查找更为便利。(河北日报记者 李冬云 通讯员 张福国)
■记者手记
从一块砖,到一幅像
沧州“帮烈士寻亲”志愿者团队组建之初,打动多地志愿者使他们联合行动起来的,竟是一些砖块。
在参与安徽当地集中迁葬淮海战役散葬无名烈士墓的过程中,安徽志愿者年介涛老人发现多位无名烈士的遗骸下埋有砖块,砖块上用墨汁书写或用刀刻画着烈士的姓名。当初安葬烈士的人,是在努力不让烈士的名字湮没。
很多沧州籍战士曾参加淮海战役。2019年,得知年介涛老人为无名烈士寻亲的消息,沧州日报记者周洋辗转找到他,两地开始共同寻访烈士亲属。两年时间,为郭立东等12名沧州籍烈士成功寻亲。
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中国有约2000万烈士为国捐躯。其中登记在册的烈士只有196万余名。很多烈士,没有留下姓名,牺牲、埋葬在他乡,远离故土甚至祖国,也有很多至今下落不明。
近年来,全社会崇敬烈士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全国各地“为烈士寻亲”活动获得线上线下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越来越多的无名烈士不再“无名”。
在“为烈士寻亲”活动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开始为烈士画像。
12月22日,在吴桥樊书珂烈士侄子樊占团家中,当老人双手接过大伯樊书珂烈士的画像时,他仔细端详了一会,认真地说:“画得挺好,就是胖了点。”
“大伯的脸应该画瘦一点,颧骨画高一点。”樊占团说。他记得,父亲当年回忆小时候的经历,常提到“饿得前心贴后心”这个说法。他觉得大伯生前的面庞,肯定不会像父亲后来的照片上那样丰满。
樊书珂烈士1948年牺牲在解放战争中,当时只有21岁。而为烈士画像的“00后”大学生志愿者们,都是他的“同龄人”。
然而,70多年沧桑巨变,年轻的志愿者们,仅仅参照樊占团父亲的一张照片,即便抱着最大的想象力和同理心,也已经很难想象战争年代“同龄人”所处的艰苦环境了。
我们都生活在烈士们用牺牲换来的幸福安宁之中。
时间越来越久远,烈士信息却不能越来越模糊。早一天让革命先烈与家乡亲人重新相连,既是对英雄的铭记和缅怀,也是对万千烈属的帮助和慰藉。
全省各地的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为烈士寻亲。
河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媒体开展“为烈士寻亲”活动,定期从“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中筛选寻亲信息,向全社会、全系统征集线索;
张家口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今日头条”对接,利用定向传送技术推送烈士寻亲信息,提高了成功率,为82名烈士找到亲属;
邯郸成立首支由退役军人发起的“为烈士寻亲”志愿服务队,截至目前成功为45名烈士找到亲属;
沧州市县的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正在谋划以出版物、展览、主题宣讲等形式,把“帮烈士寻亲”的过程及新发掘的烈士事迹,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素材,向公众讲述。
让烈士英名长留天地间,以英雄为榜样,汲取前行力量,是我们对他们最好的致敬。
文/河北日报记者 李冬云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