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人物丨民警李永普:跟指纹打交道的人

2023-12-21 08:22:07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阅读提示】

指纹因唯一性和稳定性,被誉为证据之王。

刚上映的电影《三大队》中,将多起案件串并起来的关键,也是一枚遗留在现场的指纹。

一对一的指纹比对,类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用指纹比对查找嫌疑人,相当于拿着一把锁全国范围内找钥匙。

李永普就是那名“开锁匠”。

他是石家庄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刑事技术大队的民警,也是河北省刑侦信息战专家能手。在16年的指纹比对工作中,李永普解锁了太多刑事案件,很多是因为当时现场条件差而迟迟没有进展的陈年积案,也因此他入选公安部命案积案攻坚行动专家组、全国公安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库。

日前,他被推荐为全国2023“最美基层民警”候选人。

11月30日,李永普在整理指纹卡。河北日报记者白云摄

“你要永远相信嫌疑人的指纹就在库里,如果今天没有,明天也可能会有”

11月29日,石家庄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刑事技术大队,李永普拿出两张指纹卡,一张提取自命案现场,一张捺印自嫌疑人。在记者看来,二者毫无相似性,但事实上,这是同一人的同一枚指纹。

2022年9月19日,李永普通过指纹比对锁定了嫌疑人。9月23日,警方抓获嫌疑人后重新捺印了其指纹,再次请李永普比对。“那天晚上9点多,我撂下放大镜,赶紧通知同事——没有一点误差,完全同一。”李永普回忆。

这意味着,这起困扰警方25年的特大命案告破近在咫尺。1997年3月25日,石家庄某村发生一起3人被害案,现场一片狼藉,除了一枚指纹,警方没有提取到其他有效线索。

这枚指纹,黑白、有重叠,比例尺标注着它的大小——2.5厘米。屏幕上,即便它占据了四分之一,但模糊、残缺。在外行看来,甚至分不清属于人的哪一根手指,在专业人士看来,也只有7处有效特征,将将够上“有效指纹”的最低标准。

李永普一参加工作就听说了这枚在刑事技术大队“挂了号”的指纹,他也眼见着支队的同事们年年都对上述案件梳理一遍。

2009年,这起案件的办案民警调离刑侦部门时,特意找到李永普送了他一盆兰花,尽管没多说什么嘱托的话,但李永普懂,这是一名老刑警的心病。

后来,这枚指纹也成了李永普的心病。

“一个月至少拿出来比对两回。”李永普说,“我们行业有句话,你要永远相信嫌疑人的指纹就在库里,如果今天没有,明天也可能会有。”

15年里,李永普不断调整这枚指纹的方向,反复改变标注指纹特征的位置和数量,仅2009年到2014年间,他就比对了3000多次,排查了6万多对相似指纹。

这活儿,并不好干。

普通人眼中,指纹是一条条纹线,顶多能看出斗形、弓形和箕形。在李永普看来,指纹藏着太多的秘密。每一条纹线都有着不同的方向、长短不一的断点、大小不等的间距,每一枚指纹还有着分叉点、三角点等不同特征。

这些特征挤在2.5厘米见方的指纹卡上,但它的比对目标数以万计。

李永普拖拽着鼠标在指纹上“咔咔”点了几下,黑白图片上多了几条红黄线条。这是他根据经验标注出的指纹特征,黄色代表一般特征,红色代表重点特征。这些标注的特征,辅助系统在指纹库中重点搜索。标注的不同,系统推荐的疑似目标就不同。

案发现场的指纹很少有完整、清晰的,还是以上述案件为例,指纹有一部分重叠扭曲导致模糊不清。

“首先要分辨出目标指纹上的独特特征。”李永普介绍,以这枚指纹为例,左上角极为清晰,参考价值却不大,右下角模糊成一团,却非常有特点。他把主攻方向压缩到右下角区域,标注的特征越多越准,系统推送的疑似目标就越准越近。

科技的发达,还远没有到替代人工的那一步。没有人确定和现场指纹一致的那枚夹在哪一次推送中,要想不遗漏,既要“重点捕捞”,又要“广泛撒网”。

李永普比对的目标一直比别人多,他不光比对系统推送的前几十枚近似指纹,对后面近似度稍有偏差的也不放过。

“万一呢?”李永普总这么担心,这句话补全了是:万一遗漏的那枚就是犯罪嫌疑人的呢?

在近几年公安部组织的几次指纹比对会战中,“1997·3·25案”都被列入疑难案件,全国的指纹专家都在比对,李永普曾在这起案件的指纹上标注过几千次特征,都没有比中。

2022年9月19日,他又把这枚指纹调出来琢磨。这回他把指纹放大了1毫米,系统推送了50个可疑结果,没有比中。放大2毫米,又是50个可疑结果,还是没有……放大到突破常规的9毫米后,比对到第12枚时,他发现指纹纹型、中心线数、特征位置、特征方向、特征间隔的线数都和现场的那枚一致。

李永普站起来转个圈又迅速回到座位前复核——是它,是他!

9月23日23时15分,同事打来电话:供了。踏实睡吧。

11月30日,李永普和同事在交流指纹比对经验。李永普供图。

“塌不下心、坐不住,就什么也看不出来”

11月30日,石家庄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二楼,指纹科西南角两面墙构成的夹角里,是李永普的工位。比对指纹也不需要什么工具,他的桌子上干干净净,倒是挂在墙上的两面锦旗引人注目。

指纹科收到锦旗不太常见,毕竟,这是一份过于幕后的工作。

刚参加工作时,李永普曾偶遇受害人家属给同事送锦旗,擦肩而过的瞬间,他有些眼红。重案队经常来去匆匆奔波在一线,指纹科永远安安静静波澜不惊。

干指纹比对,并非李永普考警校的初衷。

2007年从中国刑警学院刑事技术科学专业毕业后,李永普到石家庄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实习。刚到支队,他就跟着老民警去山东抓嫌疑人。在房顶蹲守了半夜的李永普突然听见同事高喊,“截住他!”嫌疑人要跑!他下意识从3米多高的屋顶跳下去就追。

关于刑警的威风,他的记忆中仅此一件。

实习结束,临近分配,支队领导找了包括李永普在内的三位年轻人谈话,问了他们关于指纹的问题。上学时这是专业课之一,两个小伙伴都没吭声,李永普回答了这个问题,第二天就被派到指纹科去报到。

李永普一直以为是那次“抢答”把自己送到了指纹科。实际上分配科室前,支队的老刑警们那一双双阅人无数的眼,早就注意到他“踏实、稳当、坐得住”。

李永普还找了几次领导,想回到刑侦一线,“年纪轻轻的坐办公室,多没劲。”

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活儿没劲。

几年前,指纹科的两位老同志先后退休,民警就剩了李永普一人。为了补充力量,科里几次分来过辅警,大部分也因工作枯燥先后离职。

辅警史翠敏是留下来的其中一个。2018年2月一到岗,她惊讶李永普“一个男同志,怎么那么坐得住”。

“指纹比对这个活儿,太细。塌不下心、坐不住,就什么也看不出来。”李永普说。初到指纹科,两位带他的民警都40岁出头,除了探讨业务,两位老师埋头在电脑前比对,这让年轻的李永普也不好意思坐不住。

人,坐住了,注意力就到了指纹上。

2008年5月20日,他比中了湖北一起抢劫案的嫌疑人,这也是李永普第一次比中嫌疑人。这起案件发生在2006年4月,受害人被两男子持枪殴打,手机、现金被抢。李永普比中指纹的当月,潜逃2年之久的犯罪嫌疑人被抓捕归案。

“很兴奋啊。当警察就是维护社会治安,就算没人知道这是我比中的,能破案也总让人高兴。”慢慢地,李永普比对出了一些成绩。

2011年,公安部组织的全国指纹比对会战中,他比中协查案件311起,全国排名第一。

2016年,他被公安部抽调到九大疑难复杂命案积案攻坚行动专家组,因比中石家庄一起命案积案嫌疑人被公安部表彰。

2019年,他在公安部第四次命案积案指纹比对专项工作中比中8起,数量最多,尤其是比中1996年发生在内蒙古的一起特大杀人案嫌疑人,被公安部表彰。

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他在指纹比对命案积案中提供部级侦查线索26条,破获命案积案14起。包括办公室的两面锦旗,也是受害人家属多番打听、专程表达的感谢。

这些,掩饰不了这一工种寂寞的日常。

李永普的一天,往往从接杯水朝桌上一放开始。接下来,除了偶尔和办案民警了解下指纹提取的位置与细节,就是对着屏幕上的指纹一言不发,久久观察。

比中一起陈年积案的兴奋,往往已面对数月乃至数年屡比不中的失落。因此,即便这一刻来了,李永普的庆祝方式,也只是站起来转一圈,马上坐回去再复核。

坐得住,并不是呆坐。“指纹比对不是耗时间就有效率的,得多琢磨。”李永普的沉默,大多是在根据案发现场的指纹形态还原形成指纹捺印的过程,比如抓握矿泉水瓶和拉拽抽屉的手指形态不一样,指纹的呈现就会不一样,这样就能剔除一些假性因素。

李永普笑着说:“你看我,盯着指纹看了十几年,眼睛不近视,颈椎没抗议,是不是天生就是干指纹比对的?”

“总有些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11月29日,石家庄市公安局刑警支队15楼档案室。李永普从一个两米多高的铁皮柜里拉出一个条形盒子,里面是一摞摞泛黄的指纹卡。数个铁皮柜里,存放着石家庄市公安局一代代民警几十年采集的指纹信息,“早些年,前辈们就是用这些卡手工比对。”

从最简单的纹型开始,老民警曾手把手地教李永普识别指纹的基础特征。多年后,李永普又手把手教史翠敏她们,如何借助电脑,更高效地完成比对。

这其中有传承,更有创新。

“科技的发展,有了更多物证来侦破案件。只能依靠指纹比对的案件,一般现场条件都非常差,指纹很可能是最后的路径。”李永普说,这类案件的指纹早就被全国各地的指纹专家比对多次、筛选多回,要想有突破就得打破陈规,换换思路。

李永普自创了几种比对方法,都是在工作中摸索总结出来的,他不但灵活运用到疑难案件中,还经常为同行们讲课,将这些宝贵经验在业内推广。

2007年12月,石家庄市藁城区发生一起杀人案。现场仅留有一枚采集自头盔上的指纹,用常规方法比对在十几年里都没有进展。

今年5月30日,李永普在这枚指纹的模糊区选定了一些不稳定特征,特别是反复观察后推断出嫌疑人指纹上有伤的细节,用“分区域特征比对法”精准锁定了嫌疑人。

“多琢磨,总有些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李永普认为。靠这些“琢磨”出来的新方法,他比对成功命案积案51起,其他各类刑事案件2000余起。

指纹比对在刑侦工作中有两种应用,一种是根据现场指纹,比对对应的嫌疑人,另一种是根据已知嫌疑人的指纹,串并出其他隐案。

在公安部指纹比对会战中,李永普关注到某省破获的翻扒阳台盗窃案。“这类案件有个特点,嫌疑人往往会在同一时段同一案发地附近多次作案。”

指纹比对是串并此类案件的办法之一,往往能从一根藤上摸出多个瓜,但怎么“摸”效率最高呢?

李永普琢磨了很久,从指纹库中把和案发指纹对应的案件信息下载下来做成表格,按照案发时间、地点的相近原则在表格中搜索,再根据搜索结果返回去比对疑似指纹,大大提高了比中概率。

11月30日,李永普在办公室又调出已经破获的内蒙古杀人案现场指纹研究。看记者好奇,李永普笑着解释,“我在复盘。”

标注在现场指纹上的特征,是系统比对疑似目标的关键。他在反向推导,标注什么样的特征,可以提高系统识别的精准度。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手里的几个疑难案件也将不是问题。

临别时,李永普揉揉眼角,“这个还没研究好,说不定,你下次来的时候,就鼓捣出来了。”(河北日报记者 白 云)

■记者手记

李永普其人

李永普很闷。

他的办公室隔壁,门头上挂着大红绸子。来之前,就听说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要揭牌,记者便问:“是你的工作室吗?”

李永普匆匆从门口走过去,淡淡回应,“是。”头也不回又补了一句,“我们局里好几位同事都有。”后半句是强调,这没什么好说的。

李永普很真。

因为工种在幕后,他很少走到台前。即便是站在群众送来的两面锦旗前,他也有些羞涩。我们熟悉的公安工作,有着忙不完的活儿。我问他是不是也经常加班,他摇摇头,“不多。除非有急活儿。”

老同事送他兰花的事儿,记者印象挺深刻。看他办公桌上摆着一盆,记者问:“是这个吗?”他摆摆手说:“不是,早被我养死了。”

李永普很活。

一起多人死亡案件中,种种迹象显示是嫌疑人杀人后自杀,但留在胶带上的指纹却和嫌疑人的比不中。指纹到了李永普这儿,他从技术人员处确认指纹拍照提取没有失误,就琢磨会不会这枚指纹又在多次捆扎时已经被拓印?他拿到指纹直接镜像后比对,一比即中。

李永普很细。

从警16年,他经手的案件很多。我问了一个俗套的问题——他感触最深的案件。

李永普略一沉思,讲了这么一起:2010年,某地发生一起杀人案,死者是一名女性。案发后,现场仅有一枚指纹,侦查陷入困境,甚至有人怀疑过死者丈夫。2022年,李永普通过指纹比对,锁定了案件真凶。死者的丈夫得知后,辗转找到李永普的电话。电话里,对方表达了对李永普的感谢,沉默之后开始哽咽。

说到这儿,李永普顿了下。“我这个工作很少接触到受害人家属,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责任的具体化。”他紧抿着嘴唇好一会儿又说,“对我个人来说,比对成功一起,是数字的累加,但对于受害人和受害人家属来说,是一辈子的正义和真相。”

因为工作关系,记者写过很多警察。写过刑警的骁勇、缉毒警的危险,也写过片警的琐碎较真、法医的公正客观。

李永普是个怎样的警察?记者感觉,他身上的特质很宝贵。从不情愿到投入,组织安排他干什么就踏实认真干什么。在办公室里,眼睛盯在指纹上、盯在案子上,十几年幕后工作,可干啥就有个干啥的样儿。干好了,也不揽功,交流讲课,积极推广,就想教会更多的同行。

多年前,高考填报志愿,李永普就立志除了警校哪儿也不去,一心想“当英雄”。他做到了,哪怕是刑侦战线的无名英雄。

文/河北日报记者 白 云

责任编辑:苏琳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