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丛台酒·2023河北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候选人⑫丨李永国:技术攻关敢啃硬骨头

2023-12-10 06:57:15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人物名片

格力电器(石家庄)有限公司注塑分厂自动化工程师,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1年来,带头实施关键技术攻关16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32项,使企业生产效率提高20%,节约生产成本2500余万元。

12月6日,格力电器(石家庄)有限公司注塑分厂自动化工程师李永国(中)和工友在调试机械手。 河北日报记者赵杰摄

12月6日7点半,上班时间还没到。

格力电器(石家庄)有限公司注塑分厂的车间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自动化工程师李永国已经在一台大型注塑机前,用手机秒表监测起新改进机械手的取件速度。

“机械手取件速度越快,就能给公司节省更多电能。”1986年出生的李永国身材清瘦、身姿挺拔,虽然话不多,言语中却透着自信。他常年身穿蓝色工作服,工友们笑称那是李永国的“第二层皮肤”。在这层“皮肤”里面,包裹着一颗为了技术攻关敢啃硬骨头的匠心。

“只要认真学本事,总有施展的机会”

李永国成长于邯郸农村,从小爱钻研,喜欢摆弄各种模型。

2012年,李永国应聘到格力电器(石家庄)有限公司。他被安排到注塑分厂的流水线打螺钉。

攥着一公斤重的电批,每天最少要打4000个螺钉……每晚回到家,他的胳膊都疼得抬不起来。

电批一直攥在手里太费力,有没有办法减轻劳动强度?

爱动脑筋的李永国用皮筋自制了一个简易的平衡吊,把电批挂在半空中,随时可以轻松拽来使用。

这个做法很快在全厂推广,李永国的创新热情也被激发了起来。

工作中,他发现车间里设备摆放不合理,生产的配件经常来回搬运,不仅增加了劳动强度,还直接影响了生产效率。

于是,围绕重新规划设备布局探索专线化生产,李永国起草了一份全流程自动化改造建议。

没想到,这份建议正好与注塑分厂领导班子正在谋划自动化改造的思路不谋而合。

“文字方案不直观,能不能用模拟动画形式呈现?”

“我学过三维动画设计,让我试试吧!”

经过一个月的反复修改,李永国制作的车间三维布局图出炉。

面板体、风叶等全自动生产线一字排开,所有具备条件的设备增设了机械手,每道工序都标有人员配备情况、生产效率等数据。同时,增设了自动化物流通道,一改过去人工搬运方式,产品直接通过输送带自动入库。

这套三维布局图得到了领导们的一致认可,注塑分厂成功迈出了由人工生产向全流程自动化生产转变的关键一步。

李永国也因表现突出,被抽调到分厂自动化改造工作组,开始参与生产车间的技术创新工作。他高兴地说:“只要认真学本事,总有施展的机会。”

“技术革新就是啃下一块又一块硬骨头的艰难过程”

全流程自动化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生产的每个环节。

在李永国的创新工作室里,一块空调内机面板摆在显眼位置。“这块面板上的商标,采用了自动烫金技术。这项技术是我们实施全流程自动化改造的重要创新技术之一。”李永国介绍。

过去,注塑件烫金,需要工人在高温烫金机前手动完成,常有工友一不小心被烫伤手。

“如果能研发出一套自动烫金技术,用烫金机和机械手协同替代人工,就能排除安全隐患。”有了这个想法,李永国马上投入实验。

注塑机械手臂不够长,他就改造为加长臂;烫金机设备长期运行存在位置偏移,他便更换设备底座保证稳固性;人工自检存在视觉疲劳,他又引进视觉检测仪器……

经过无数次的技术改进,最终实现了烫金工艺自动化。

“其实,技术革新就是啃下一块又一块硬骨头的艰难过程。”这些年,哪里不安全,哪里效率低,哪里成本高,哪里质量需要提升,李永国就在哪里动脑筋。

入职11年,他瞄准关键技术攻关,创新成果越来越多。

借鉴视觉检测系统,结合机器人应用,实现了注塑原胶粒的自动化注入;组织实施二次自动化创新项目,研究出面板机床边自动烫金丝印、遥控器无人化丝印,完成了二次加工工序全面绿色转型;自主设计研发并制作了自动喷漆机器人,实现了有毒有害岗位的全自动生产;创建注塑信息化集控中心,设计开发了设备信息化、质量信息化、生产信息化等8大系统,为企业生产运营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撑……

创新就在脚下,但创新之路并不平坦,唯有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围绕全流程自动化改造,我们实施关键技术攻关160多项,使企业生产效率提高20%,节约生产成本2500余万元。”李永国说。

“只要在大家心中播撒更多的创新种子,就一定能长出参天大树”

起早贪黑抓创新,已经成了李永国创新工作室所有人的工作常态。

12月6日18时,工友们已经下班。

从车间巡查归来的李永国,又和张立国等几名技术员,围坐在一台电脑前,开始研究车间里几台核心设备的电流波动曲线图。

“人的身体在发病前会表现出一些症状,机器设备其实也一样。这套设备稳定性监测系统可以根据运行设备的电流波动,来判断设备运行状况,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李永国介绍。

在注塑分厂的车间里,有大大小小800多台设备,日常工作中经常因为一台设备出现问题,影响整条生产线乃至后续多个环节的生产。

从去年开始,李永国和他的团队就开始着手研究这套设备稳定性监测系统。目前,车间里20多台核心设备已经安装了稳定性监测系统。

张立国从2018年大学毕业进入注塑分厂后,就一直跟着李永国搞创新研发。

在他的眼中,李永国不管是改造什么设备,不改到极致决不会罢休。“李工的这种执着精神深深影响着我,他就是我成长路上的领路人。”

在李永国的示范带动下,创新工作室的技术骨干由几个人发展到20人,团队先后获得了国家专利32项,帮助企业成功解决技术难题80多个。同时,李永国定期组织注塑分厂技术人员开展机械手调试、注塑机调试等系列技能比赛,进一步提升全员自动化应用水平。

“和工友们一起搞研发、打比赛,就是为了激发大家对自动化创新的兴趣。”李永国相信,“只要在大家心中播撒更多的创新种子,就一定能长出参天大树。”(河北日报记者董昌)


责任编辑:张云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