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创新,助磁州窑“年轻态”
来自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走进邯郸市峰峰矿区磁州窑盐店遗址博物馆,国家级非遗项目磁州窑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立忠工作室里,记者看到79岁的刘立忠正手执画笔,专注地在陶土胎上勾画着。不到两分钟,一条鲤鱼“游动”起来,只待经过窑火烧制,变身精美的艺术品。
如今,磁州窑窑火历经千年依旧生生不息,并在一大批匠人的守护下呈现出“年轻态”。
11月2日,记者探访邯郸市峰峰矿区磁州窑盐店遗址博物馆。图为博物馆院中的古窑遗址。河北日报记者 曹 铮摄
匠心延续千年磁州窑文脉
成堆的陶土,绘制好图案等待进窑炉的半成品,烧制好的精美熊猫瓶、鱼纹瓶……11月2日,记者走进刘立忠的工作室,俨然置身于一个小型磁州窑展室。在这里,可以看到一抔陶土如何变身成为一件精美的磁州窑艺术品。
与官窑不同,历史上对于磁州窑这种民间窑系的记载并不多。史料匮乏,加之从业人数不断减少,多项磁州窑烧造技法失传。“当时确实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觉得应该为延续磁州窑文脉做点事。”出生于陶瓷世家的刘立忠,跟陶瓷打了50多年交道。如今,他不但熟练掌握磁州窑陶瓷制作的72道工序,还通过对古代磁州窑已经失传的装饰技法进行深入研究,恢复了红绿彩绘装饰工艺、黑色化妆土装饰材料与使用技术、凸线纹装饰等20多项技艺。此外,他还收集整理了上万片磁州窑历代瓷片,手绘编写瓷片目录2000余项。“我最大的希望是让千年磁州窑活出‘年轻态’。”刘立忠说。
为了更好地传承磁州窑文化与技艺,刘立忠先后收徒百余人,向年轻人传授磁州窑烧制的传统工艺流程。在刘立忠影响下,他的两个儿子先后投身于磁州窑文化传承传播中。
历史上曾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彭城即现在的邯郸峰峰矿区彭城镇一带,这里现存的多处遗址,向世人揭示着磁州窑闻名天下的密码。
走出刘立忠工作室,盐店遗址博物馆院中坐落着两座馒头状的古窑,最早的一座为元代古窑遗址。距离盐店遗址博物馆不远,还有一座中国磁州窑富田遗址博物馆,馆内保存有元、明、清、民国时期的10座古窑址。作为磁州窑的故乡,近年来峰峰矿区大力推进磁州窑文化的保护传承,延续千年文脉。
创新让老手艺有了新气象
邯郸市峰峰矿区彭新路20号熔强工业瓷厂里,有一家名叫“磁典”的陶艺工作室,它的主人是毛远晖。青年时期学习陶瓷手艺的毛远晖,曾在陶瓷厂工作多年,对磁州窑的情感早已融进骨子里。2016年,他在这个老厂区里建起工作室,走上了磁州窑烧造创新探索的路。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跟着时代不断发展的,磁州窑的发展也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对于守正与创新,毛远晖有着自己的理解。多年来,他一门心思地走上磁州窑烧制技艺的创新路。历时一年多,试烧百余窑,2017年,毛远晖成功烧制出化妆土陶瓷窑变“斑影”系列作品。“在磁州窑釉料不变的基础上进行自然窑变,形成斑影效果,更能凸显陶瓷‘不饰而饰’的自然之美。”毛远晖说。
经历窑火烧制后展现窑变之美的茶盏、小树根做把手的精美茶壶、以印文技艺装饰“福”字的异形茶壶、创意磁州窑作品《邯郸学步》……在磁典陶艺工作室里,创意、创新随处可见。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艺术与生活的碰撞,古老与现代的交融。
一边搞创新,一边走市场,斑影系列作品被越来越多人喜爱。“这个系列已经开发出文房四宝、杯盘碗碟、梅瓶壁画等作品,销售情况不错。”毛远晖说,现在越来越多客户上门定制斑影系列磁州窑作品。
创新,不仅体现在制作工艺的提升上。在峰峰矿区,要想沉浸式体验传统陶瓷与现代文创的融合,磁州窑艺术街区是个不错的选择。该街区以原邯郸陶瓷七厂为核心启动区,在保护利用陶瓷工业遗产的基础上打造的城市文创街区。曾经废弃的老厂房车间变身陶瓷展厅、陶艺体验馆,厂区办公楼成为陶瓷文化产业孵化基地。每到周末,不少游客来这里拍照打卡,深入体验工业遗产与现代艺术的碰撞融合,感受“北方瓷都”的魅力。
千年陶瓷古村变了模样
邯郸市峰峰矿区张家楼村,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陶瓷古村。当地百姓曾凿井挖土,源源不断供应给磁州窑烧造作坊。如今,取土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充满浓郁艺术气息的特色古村落。
村中沿河而建的老宅院参差错落,街巷两侧,笼盔墙随处可见。笼盔,是一种烧造瓷器素坯时使用的圆柱形匣钵,瓷质、中空、古铜色,当地村民就地取材,建成独具特色的笼盔墙。漫步街头,透着古朴沧桑。
“张家楼村是峰峰矿区保存较为完好颇具代表性的古村落之一。村里的院墙多以笼盔、灰砖砌成,形成了北方瓷都传统村落独特的建筑风貌。”11月3日,磁州窑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立春介绍。
前些年,随着村民大量外迁,张家楼村渐渐成为“空心村”。看着带有磁州窑文化特征的古村落被遗弃,赵立春有些着急。2015年,他找到彭城镇政府和张家楼村村委会,提出了保护老村的方案:保护老建筑,更要守住文化根脉,以文化推动乡村振兴,让村民们受益。后来,不少艺术家陆续“落户”古村,成立了张家楼艺术公社,在老宅院中设立工作室、创作室、展览室,进行书画、陶瓷等艺术创作。
“快过来,咱们就在笼盔墙前面开始直播。”在村内的景雅瓷坊小院前,来自邢台的三位游客选定位置,摆好直播设备后,“组队”跳起欢快的舞蹈。“这里的陶瓷文化和古村的原生态特别迷人。”直播结束,邢台市民张丽兴对张家楼古村落赞不绝口。
现代艺术气息与古老的磁州窑文脉相融合,为小小的山村带来了人气。如今,每逢周末、节假日,前往张家楼村的游客络绎不绝。今年以来,峰峰矿区持续推进张家楼文化旅游提升项目建设。以传承磁州窑文化为载体,保持原有窑居、笼盔墙、青砖、石板路等特色风貌,在院落之间配以露台、凉亭等,传递出张家楼村特有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河北日报记者 曹 铮)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