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好灾后恢复重建攻坚战丨庄稼上保险 种地有底气
来自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摄像丨通讯员孟学岗、冯帅
视频制作丨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戎晓杰、王永晨
近日,邢台市任泽区天口镇种粮大户魏明超来到邢巨公路沙铭河东侧,这里有他从杜家庄村流转的成方连片650亩耕地。目前,耕地已完成小麦播种。
“这块地处于蓄滞洪区。今年夏天的那场洪水,水位最高时有1.2米深。玉米长时间浸泡就没了收成。”魏明超告诉记者,幸好他给庄稼上了农业险,遇到灾情心里有底气。
2010年,魏明超响应号召流转土地种植大田作物,并享受政策补贴入了农业险,没过几年就真正体会到保险的价值。“大概是10年前的夏末,玉米正处于扬花期,一场冰雹加上疾风骤雨,导致我种的200亩玉米全部倒伏,颗粒无收。”魏明超回忆,保险公司很快就赔付了基本的生产成本,让他避免了大伤元气。
自那以后,他陆续流转了5个村的2800多亩土地,坚持给小麦、玉米一年两季全部上保险,并且带动了不少人一起加入。“这是一种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件对种植户很友好,政府补贴80%,个人只拿20%,这季玉米我每亩掏9元。”他说,他种的这650亩玉米受灾后,保险公司迅速到实地核查灾情,洪水未退每亩480元赔付款就到账了,购买农资和小麦种子时正好用上。
随后,政府发放的每亩689元补贴也到了手中,两项合计基本弥补了他这季玉米的损失。“国家政策好,落实得也很利索,我非常满意。”他感慨。
这边,650亩耕地率先开始播下马兰1号小麦种子,那边,魏明超种的另外2000多亩玉米不仅未受灾,还获得了大丰收。
在曲辛庄村田间的粮食存储场地,不时有运输车进场。玉米棒子已堆积成山,几位帮工正在装袋码垛。“据初步估算,亩产玉米籽粒能到700公斤,达到了玉米品种试验田的产量,这是我这几年种玉米的最高产量。”魏明超介绍,高产的奥秘在于种子和管理。他加入了全省大田防控技术服务群,群里有一批来自省植保站等单位的专家,种田大户遇到什么问题,专家们能随时给予指导解决,非常给力。另外,流转的土地连成片,不仅降低了耕作成本,还去掉了田埂,直接增加了5%的播种面积。
天口镇党委书记徐辉介绍,今年,该镇23个行政村政策性农业险的投保比例为86.11%,为农业生产撑起了“保护伞”,有效降低了参保农户的损失。(河北日报记者王永晨)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