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有新品|“鸡毛小队”当推手 网红奶奶上抖音 张麻湾的鸡毛掸子火出圈
来自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鸡毛小队”当推手 网红奶奶上抖音
张麻湾的鸡毛掸子火出圈
10月25日,在滦南县姚王庄镇张麻湾村村民刘会英(左一)家中,“鸡毛小队”队员正拍摄鸡毛掸子扎制过程视频。河北日报记者 王育民摄
唐山滦南县69岁的农妇刘会英咋也想不到,自己竟成了“网红”。
打开抖音,搜索“张麻湾”,词条自动关联“鸡毛掸子”,点进去就能看见一组手工制作鸡毛掸子的视频。视频中,满头白发的老手艺人便是刘会英。
一位农村老大娘、一把鸡毛掸子为何会“触网出圈”?
“有粉丝评论,说我背后有‘推手’!”刘会英笑着说,这新词儿以前都没听说过,现在才明白,“推手”就是老百姓口中帮忙的“贵人”,而自己的“贵人”就是滦南县姚王庄镇张麻湾村的“鸡毛小队”。
据刘会英介绍,“鸡毛小队”只有5名队员,有的拍视频,有的卖掸子,配合得可好了。而要找“鸡毛小队”,可以先找刘文豪。
10月25日,记者在“鸡毛小队”工作室见到了这位“关键人物”。
在张麻湾村,刘文豪有多重“身份”,既是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又承担着电商运营等工作。
“小时候就听老人们说过,张麻湾村制作鸡毛掸子的历史能追溯到明朝。随着社会发展,鸡毛掸子几乎没人用了,手艺人不常做、年轻人不会做。”说起鸡毛掸子,刘文豪打开了话匣子。
“村子主要发展大棚菜,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三万六千多元,说实话,大家‘不差钱’。”刘文豪说,为让村民日子过得更滋润,他把目光锁定在鸡毛掸子上,“老手艺失传了可惜,把它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没准又能开辟出一条致富新路。”
说动10多名老手艺人“重出江湖”后,刘文豪又多方协调,今年2月,在姚王庄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鸡毛小队”成立。
“现在的鸡毛掸子已不单单是除尘工具,而是包含了一种怀旧情怀和对艺术的追求。”刘文豪表示。
如今,“张麻湾鸡毛掸子”的款式,已经从过去的几种发展为30余种,掸竿原料也从竹子变为上品佳木,并运用激光塑形、刻字等技术,实现私人定制。
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打开销路成了摆在“鸡毛小队”面前的又一难题。“进军网络平台,把鸡毛掸子‘搬’到直播间。”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轻快的音乐加上简单的文字介绍……5月8日,刘文豪在新注册的抖音账号,上传了一段刘会英扎制鸡毛掸子的视频。
没想到,视频火了!半小时的时间,粉丝上涨到2000多个。刘文豪直呼:“网友不断点赞,评论信息根本回复不过来。”
从此,刘会英成了“网红”手艺人,网友们称之为“心灵手巧的奶奶”,精致漂亮的“张麻湾鸡毛掸子”也受到大家青睐。
尝到甜头的刘文豪又把“张麻湾鸡毛掸子”带进了直播间。9月21日,在唐山文旅电商直播基地的明星网红助农直播间里,短短12分钟,398把鸡毛掸子被“一抢而光”。
订单不断飞来,村里的手艺人忙得不亦乐乎。挑选、绑扎、穿线、固定……刘会英边扎鸡毛掸子边说:“做一把掸子,自己能挣十几元到一百多,不光锻炼了身体,还有了收入。”
刘会英算的是个人“小账”,姚王庄镇党委副书记张杰算的却是乡村振兴的“大账”。“进驻直播间以来,‘张麻湾鸡毛掸子’的订单不断,到10月25日,一共卖了35天,成交500多把,总金额超8万元。”作为“鸡毛小队”队长,张杰说,鸡毛掸子火出圈,不光开辟了致富新路,更积累了直播带货助农增收、乡村文创产业升级的实践经验。(河北日报记者 王育民)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